首页 理论教育 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及其辨别

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及其辨别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源性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局限在胃肠道,但有些病原体可以通过胃肠道转移到其他组织,从而引起全身或肠外组织病症。鉴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病程通常可持续24~48小时,有时病人突然发病,平均潜伏期一般为2~36小时不等。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胃肠道轻度不适,也可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在食源性疾病调查过程中,在致病因子确定以前,经常需要采取有关预防性控制措施。

四、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及其辨别

食源性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局限在胃肠道,但有些病原体可以通过胃肠道转移到其他组织,从而引起全身或肠外组织病症。鉴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病程通常可持续24~48小时,有时病人突然发病,平均潜伏期一般为2~36小时不等。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胃肠道轻度不适,也可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尽管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表现不一,但最为常见的症状有呕吐、腹痛和腹泻。许多病原体可以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因此,也是其他人感染疾病的可能来源。

在食源性疾病调查过程中,在致病因子确定以前,经常需要采取有关预防性控制措施。但在尚未作出临床或实验室诊断的情况下,要鉴别疾病和有关病原体并进而采取措施可能是有困难的。食源性疾病的确切诊断,需要实验室提供客观的分析依据,但是病人的发病症状(包括发病时间和是否具有某些发病症状等)可以提示可能的发病原因,并有助于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食源性疾病的大多数病人为单个病例(single cases),其分布通常呈散发状态,与已确认的某起暴发事件无关。这些病人多数可能继发于家庭、聚会或野餐等暴露场所。单个病例与进食某种特定的食品或与某个特定的进食场所之间的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除非病人具有较明显的临床特征或在食品中也检出与病人相同的致病物质。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outbreaks of foodborne disease)常常是某一人群共同进食或共同食用某种食物后,在较短时间内相继发生较多相似症状的病人而被察觉的。在暴发事件发生原因的调查过程中,如果实验室分析结果一时不能得出结论,把重点放在潜伏期的调查分析上十分重要。根据潜伏期并结合临床发病症状的分析常常有助于确定引起暴发事件的某种致病因子。

食源性疾病临床及流行病学发病特点参见本书其他章节。

(金培刚)

参考文献

[1]李经纬,程之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美〕格莱翰HD.黄伟坤译.食品安全性.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

[3]〔日〕川田十三夫,等.齐素瑛,等译.最新食品卫生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

[4]汪立君.食品中天然毒素的研究.营养健康新观察,2003,18:17

[5]殷丽君.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新观察,2003,18:42

[6]万本太.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7]WHO.The role of food safety in health and development.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84

[8]Last JM and Wallace RB.Maxcy-Rosenau-Last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medicine.13th ed.Stamford CT:Appleton&Lange,1992

[9]Adams M and Motarjemi Y.Basic Food Safety for Health Worker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10]WHO.Terrorist threats to food: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and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system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