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的是为了揭示某些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推测某些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分析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各类食品的构成及评价所采取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等。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通常以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主动监测为基础,对临床上因罹患某种病症(如腹泻)的就诊病人采集临床样品,送实验室进行特定的病原体检验分析,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四、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

由于食源性疾病常规监测主要取决于病人是否就诊、接诊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是否及时诊治报告等因素,因此通常只能发现一小部分病人,犹如“冰山一角”,许多病人常常不能及时被发现。为了系统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采用主动监测方法系统收集较常见或危害较为严重的一些食源性疾病的发病信息。目的是为了揭示某些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推测某些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分析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各类食品的构成及评价所采取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等。如美国从1995年起,联邦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与地方卫生部门合作,在9个州组织实施了针对9种新发食源性疾病的综合性主动监测工作,其中包括7种食源性病原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志贺菌、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O157、李斯特菌、耶尔森菌和弧菌]和2种食源性寄生虫(隐孢子虫和圆孢子虫),并将该监测项目定名为FoodNet。2003年,开展FoodNet监测项目的9个州的监测覆盖人口已从1996年的1 420万人增加到4 15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4%。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通常以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主动监测为基础,对临床上因罹患某种病症(如腹泻)的就诊病人采集临床样品,送实验室进行特定的病原体检验分析,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人群罹患某种病症(如腹泻)及就诊率调查。通过采用入户或个案调查的方法,分析了解一定时期人群罹患某种病症的比例和到医疗卫生机构或诊所就医的比例等。

(2)临床医生接诊情况调查。主要调查了解临床医生是否对腹泻病人采集粪便样品作病原体检验分析,为统一腹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3)临床实验室病原体分离鉴定工作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掌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病原体检验工作的基线情况以及进展情况。

(4)病例对照调查。通过对监测疾病的病人和健康对照进行流行病学的配对调查,分析确定与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