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为革兰阴性杆菌,PCF到目前发现5个血清型。已知血清型O-Ⅴ,O-Ⅵ,O-Ⅲ产毒。PCF是我国发现的急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主要由该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复杂,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发病与饮食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四季均可发生,其中臭米面中毒多见于6~9月,银耳中毒多见于6,7和11月。

十四、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farinofermen-tans,PCF)为革兰阴性杆菌,PCF到目前发现5个血清型(O-Ⅲ,O-Ⅳ,O-Ⅴ,O-Ⅵ,O-Ⅶ)。已知血清型O-Ⅴ,O-Ⅵ,O-Ⅲ产毒。其毒性是O-Ⅴ>O-Ⅵ>O-Ⅲ。PCF是我国发现的急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主要由该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e acid)所致。国内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报道较多,在广西、云南、四川、河北及内蒙等地也有报道。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复杂,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发病与饮食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四季均可发生,其中臭米面中毒多见于6~9月,银耳中毒多见于6,7和11月。

1.常规分离鉴定技术

(1)检查材料:患者呕吐物、剩余食品、可疑食物等。

(2)培养分离

1)直接分离培养:将检样直接分离在PDA琼脂平板经36℃培养18~24小时,挑取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有光泽、大小为1~2mm的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如菌体形态符合该菌特征时,即做纯培养作进一步的生化试验鉴定菌株(见GB/T4789.29-2003)。

2)增菌培养:以无菌操作取检样按1∶10之比接种于1%葡萄糖肉汤中,置36℃培养18~24小时后再分离在PDA琼脂平板,以后步骤同直接分离。

(3)产毒试验和米酵菌酸测定:见GB/T4789.29-2003。

2.流行病学调查分型技术(血清学分型)

(1)O抗原的制备:将分离获得的纯菌接种于PDA琼脂斜面上置36±1℃培养24小时,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培养物洗下,加热煮沸2小时,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此菌液进行稀释至5亿~10亿/ml的菌悬液,即为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2)O抗原的鉴定:抗原先与多价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凝集者再依次与O-Ⅲ,O-Ⅳ,O-Ⅴ,O-Ⅵ,O-Ⅶ,O-Ⅷ因子血清做试管定量凝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判定O抗原。

注意:需同时用盐水作对照,不自凝者才能进行O抗原的定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