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良知勇气和良心勇气

良知勇气和良心勇气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utman把“心理勇气”与生理勇气、道义勇气区分开。在他看来,生理因素引起的痛苦,社会排斥引起的不安,并不是心理勇气要克服的对象,心理勇气要克服的是个体对心理上的不稳定的恐惧。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勇气的指向,再把勇气进行分类,即良心勇气和良知勇气 。良心勇气,是满足道德要求的勇气。良心勇气和良知勇气有时会发生冲突。良心勇气是以超我冲动为标尺,而良知勇气是受以自我的判断为标尺。

良知勇气和良心勇气

Putman把“心理勇气”与生理勇气、道义勇气区分开。在他看来,生理因素引起的痛苦,社会排斥引起的不安,并不是心理勇气要克服的对象,心理勇气要克服的是个体对心理上的不稳定的恐惧。

但是,就勇气而言,克服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带来的恐惧感,其过程其实也是心理的。勇气意味着个体克服对消极感受的回避冲动,直面消极的感受,并“为所当为” ;这种心理过程要克服的消极感受的来源,可能是生理层面的、心理层面的和社会层面的。但不论消极感受的来源如何,勇气的运作终归是一种心理过程。

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勇气的指向,再把勇气进行分类,即良心勇气(moral oriented courage)和良知勇气(conscience oriented courage) 。良心勇气,是满足道德要求的勇气。道德上认为是正确的,但本能的冲动与之冲突,自我敢于做出选择,并直面选择之后要面临的消极感受——这些消极感受可能是生理上的伤害、心理的失衡或者人际的排斥等等。良知勇气,则是当理智上认为是正确的,而本能的冲动与之冲突时被调动的自我力量。[2]良知勇气意味着,对于正确的事情,能抵御生理上的不快、心理上的怠惰,以及他人的嘲笑而去做、去坚持的能力。

就算自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离开了勇气,自我未必能把这种判断付诸实施。戒除不良习惯是良知勇气的典型例子。良知勇气还包括另外一种情况: 在两种或多种本能需求之间做出选择的勇气,也即面临多种选择,理智告诉这个人必须做出选择,不可能得到所有可能性时,能够敢于做出选择,而不是在犹豫不决中心存侥幸。良知勇气的本质是: 按照理智的指引而不是受盲目本能的驱使而做出行动,尽管这种选择会让个体体验到消极感受。当自我与本我的冲动相一致,个体的行为就表现出无冲突和高效率的状态。当自我与本我的冲动不一致,自我与本我的冲突就变得相当强烈从而需要勇气的介入。自我与本我的冲突,首先产生的必然是现实焦虑,但是个体受到的教育通常要求一个人应该遵循自我的现实原则而不是本我的盲目冲动,因此,当个体未能鼓起勇气按照自我的原则行事,他感到的不仅仅是良知勇气的缺失带来的挫败感,有时还有内疚感。这种内疚感是良心勇气的挫失带来的。

良心勇气和良知勇气有时会发生冲突。即便某个人有勇气放弃自己的快乐而帮助不幸的人,而假如他的良知又告诉他,那个求助之人的不幸是伪装出来的,那人其实是在利用他的帮助。这时他要放弃帮助,按照良知去做,就要克服自己的内疚感。这其实关系到道德情感本身的状况。道德行为可以只是一时的冲动,它可能是盲目的。当道德冲动受良知、智慧的指引,它才变得更有效。

良心勇气是以超我冲动为标尺,而良知勇气是受以自我的判断为标尺。但是人的某种行为是否伴有勇气,并不是看上去那么明了。例如,一个相信为善就能够得到好报,为恶就会受到惩罚的人,或许在行善和保护自己利益之间进行权衡时,选择了前者,此时并不需要勇气的参与。这正如一个“工作成瘾者”看上去不怕苦不怕累,其实并不需要调动战胜懒惰的勇气,因为他或者被失败的恐惧所驱使,或者被名利地位所诱惑。暂时放弃工作反倒是需要勇气的。

良心勇气和良知勇气,都要克服Putman所归纳的三种恐惧,即对生理伤害和毁灭的畏惧、对心理稳定性丧失的畏惧,以及对人际和群体排斥的畏惧(如图1.5.1所示) 。心理畏惧所指向的是心理稳定性的丧失,它一方面包括放弃某种习惯导致的害怕情绪,还包括放弃某种让自己快乐的行为导致的不安情绪。

根据勇气的指向把它分为良心勇气和良知勇气,把勇气要克服的对象分为生理、心理和人际畏惧,我们就能够把勇气归纳成一个二维模型,并把它分成六种亚型(见图1.5.1) 。

img11

注:  MC——moral oriented courage; CC——conscience oriented courage

图1.5.1 勇气的二维模型

我们可以如此归类说,墨子秉持兼爱非攻的理想,在战国时代的列国四处奔走,是良心勇气使然;而苏格拉底面对不公正的审判表现出来的则是良知勇气。

在孟子看来,君子应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贫贱、富贵和威武,正是君子面临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人际上的考验。君子直面威胁时所要抱持的,可能是良心或良知,也可能两者皆有。

勇气是一种直面和正视,但这种直面,与鲁莽有根本的不同。鲁莽是个体面对高风险的情境时,无法抑制自己的趋获动机而冲动地作出行动。鲁莽虽然和勇气一样要面临风险,前者是受强烈的本能冲动的驱使,后者则是理智的决定或者道义的召唤。

勇气除了直面不愉快的对象,还有这么一种情况: 对积极感受进行控制,把注意力转向不那么“刺激”甚至是乏味的行为。例如,我们平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急迫的求乐冲动推动着耗尽自己,这也需要勇气。

概言之,勇气是一种注意力转换能力,勇者能从对舒适、平静、快乐的感受的顺从转向可能导致不舒服、不平静和不快乐感受的行为,敢于把自己置身于自己不喜欢的感受中。

与勇气类似的一个概念是意志力,这是个体坚持做某种不快乐的事情的能力。意志力往往发生在选择之后,而勇气是发生在选择的时候。

勇气与受虐冲动应该明确区分: 勇气是在理智的指引下的,是对快感与痛苦感的超越,而受虐则是将痛苦感异化为快感。

在强迫性人格的心理咨询中,培养直面消极感受的能力,是来访者修复自身人格缺陷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工作——然而悖论的是,承认自己缺乏勇气,这本身就需要勇气。

勇气主要是一种能改变行为状态和情绪状态的力量。让一个忙于事务的完美主义者放下手头的工作放松自己,对此人来说就需要勇气。因为要他放下忙碌追求的状态,放下追求的念头,他就会焦虑和恐慌,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使他宁可继续忙下去。如果这个人暂时不受追求的驱使而去忙忙碌碌,而是去感受一下这种驱力,以及那拒绝改变的焦虑和恐慌,觉察一下它们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存在着,这就已经是相当勇敢的行为了。这种自我觉察的勇气也是良知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