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
一、健康教育概述
(一)健康教育的定义与特征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10]健康教育通过向大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11]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是健康知识(信息)与健康行为(实践)之间的桥梁。
健康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2]:
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健康教育的理论是从多门学科发展而来的。因此,健康教育具有多学科的特性。从大学科的角度看,健康教育既具有自然科学特征也具有社会科学特征,而且更靠近社会科学。
2.以行为改变为目标,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
健康教育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人的行为的问题,所以改变人们不健康行为和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是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健康教育要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首先要实现行为改变的目标。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手段来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
3.注重计划设计和效果实施
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需要到人群和社区中去,对主要健康问题进行诊断,确定健康教育项目中的优先项目,找出行为问题,确定行为改变的目标,设计出实现行为改变目标的干预过程计划。
4.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善健康状况的直接效果有较大的难度
人们的健康状况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评价行为改变对促进健康的效果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从时间上来说,行为改变后出现健康状况改善的效果往往需要较长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从作用上来说,多种因素都会同时作用到不同的目标人群身上,如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卫生服务、文化教育等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对健康状况的改善必然会产生不同作用。
(二)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分为两大类:
1.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
(1)学校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家长及学校所属社区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向学生提供完整、积极的健康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保健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以促进学生健康。
(2)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提供健康知识、技能和服务,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提供职业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知识。
(3)医院健康教育: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针对到医院来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防治疾病和促进身心康复。如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
(4)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
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可将健康教育分为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生殖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死亡教育(如临终关怀)等。
(三)健康教育的作用
1.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新的整体健康观,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水平,并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为维护和增进健康,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以及做出的与健康有关的决定。[13]自我保健意味着自己有知识、有能力,能够按照医学科学的要求处理好自己或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生活和一些小伤小病。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和重视教育的国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健康教育信息和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并通过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使人们能及早地处理好日常的卫生问题,对一些疾病的先兆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他们的卫生健康行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的活动。
2.健康教育能够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和健康的行为,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从而降低危险因素和预防各种“生活方式病”和“社会病”
如今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死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冠心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47%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我国占37.3%。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这些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这是医药所不能解决的,而健康教育可通过行为干预和选择,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各种“生活方式病”,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目的。
健康教育也能有效地预防与行为有关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和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传染病。这些传染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关。截至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近1 200万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有近1 000万人,同性间的传播速度和疫情呈上升趋势,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全国艾滋病综合监测显示,目前导致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2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41%的暗娼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68%的男同性性行为者近6个月与多个同性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只有42%。显然,运用健康教育干预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干预高危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3.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识别能力和技能,可以帮助缓解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国家医疗费用急剧上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从国民总产值的4%~5%上升到11%,1991年又报告为13.75%。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均医疗费用年增长率在20%以上。近20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已有明显急剧上涨的趋势,这使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要遏制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效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从长远利益上看,健康教育是预防及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和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最佳途径。
4.健康教育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体和心理对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需求
市场经济机制的调整必将影响人们的生活。竞争、紧张和压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社会的变革又必然影响到家庭、婚姻、独生子女的教育和老人的赡养等问题。WHO心理专家指出,心理问题将是21世纪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提供健康心理和健康教育服务将是人们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健康促进概述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的新策略。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世界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
WHO对健康促进作出如下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提高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了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及群体行为的改变和政府、社区及单位行为(社会环境)的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潜能。
由此可见,健康促进的内涵要比健康教育更全面、更广泛和更完整。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而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健康教育强调知识和行为的变化,而健康促进是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健康问题,除教育外,还强调了政治、经济、法律、政策和环境等对健康的影响。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劳伦斯·格林)。健康促进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关键因素。
三、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相互有联系、相互交叉的三项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见图1-4)。
卫生宣传以宣传为手段,以传播卫生知识为工作内容,常局限于“小卫生”的范围,它采取的是单向传播模式,极少去了解并掌握反馈的信息,信息接受者通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健康教育采用“大卫生”观念,以促进行为改变为贯穿始终的目标,把单纯的传播提高到以教育为主的层次,使人们不仅仅停留在了解卫生知识的水平上,而更强调树立健康意识,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习惯,积极参与自我表现保健、家庭保健、社区保健以及全社会的保健活动;健康促进则更强调客观的支持和主观的参与,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是调动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和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的工作和项目需要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一起来做,才能实现目标。但三者又各有自己的工作目标,互相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
图1-4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三者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