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政府支持,政策配套,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服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加强领导,政府和有关部门有责任制定相关政策,把健康教育纳入卫生发展规划,纳入卫生服务轨道。明确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各地区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加强多部门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协同行动。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法律法规以及配套措施。加快卫生立法步伐,完善以公共卫生、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卫生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各类卫生标准。加强卫生法制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卫生法制意识。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我国自上而下建立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健康教育指导网络。但由于我国还处在健康教育发展阶段,政府组织真正形成还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健康教育自上而下有一套完整的机构设置,这些机构由国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律保障,不会因政府人事变更而受影响。
二、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满足人民的健康教育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北京代表处的联合报告曾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出全面评价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对于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具有明显公共产品特征的公共卫生需求与服务,建议由政府承担全部责任,按照实际需求免费向居民提供。[7]在全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中提到[8],健康教育经费大致可分为基础设施和健康教育活动经费两部分,社区人均健康教育经费至少占人均社区卫生经费的10%,每年人均健康教育经费至少达到0.1~0.3元,才能得到最基本的健康教育服务。健康教育是政府的职责,财政拨款应该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同时与多方筹资相结合,如实行有偿服务、商业赞助、开发健康教育服务市场、引导居民健康投资等,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的经费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教育需求。
三、重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健康教育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对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省区市健康教育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应用性研究工作,重视理论指导和科学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当地健康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方法。大专院校、高等学校应设立健康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化人才。在课程设置及教学上,既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授,又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课程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高等院校可设置健康教育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全面提升我国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及现有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加强其健康教育能力。可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举办健康教育培训班等,完善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健康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定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
各级政府要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改革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制,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队伍素质,保证公正执法。在健康教育方面,政府及卫生部门对辖区内的健康教育实施监督和指导,对所有人群和重点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评估是结果评估,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资源保障及各项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人群健康知识水平和相关健康行为变化情况以及各场所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反馈调整实施策略,制定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