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相关虹膜图例
消化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能量产生来源的提供系统。中医讲,垂死的人判断是否有救,看看还有否胃气,胃气在者能活,胃气不在者不得活。这个胃气指的就是消化吸收能力。粗略地说,虹膜上的胃环,一方面显示胃脏器实体的组织状态,另一方面显示消化的能力;虹膜肠环也一样,一方面显示肠道组织状态,另一方面说明肠道吸收和排泄的能力。图4-29为消化系统虹膜反射区示意图。
一、胃
1.虹膜胃黏膜功能衰退与慢性胃炎
使用虹膜做健康检查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发现,就是虹膜上胃环清晰正常的人很少,大多数的人都像这位48岁男性的虹膜胃区一样,有一个黑色附着物的胃环。图4-30的左图是2000年虹膜检查的情况,胃区有黑色附着物(由于当时的虹膜仪是电视型的,没有留下图片)。经治疗虹膜瞳孔上缘的黑疙瘩不见了,但仍然显示受损性的衰退。一年后,他因为虹膜检查(图4-30的右图)胃区仍然不正常,却无明显症状,为了看看自己的胃到底有否问题,做了胃镜检查,检查报告提示是慢性浅表性胃炎。2008年开始感觉胃部经常不适,有怕冷、胃部堵的感觉,经常想喝热水暖暖胃,有时还发生胃痛等症状,虹膜检查慢性炎性迹象仍然存在。
图4-29 消化系统虹膜反射区示意图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8%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这和虹膜检测的共同感觉是一致的,虹膜检测对胃的观察结果与临床胃镜检查的符合率也很高。在2009年4月份全国第四届“健康管理论坛”上,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体检中心共同发表的《虹膜全息检测技术在胃肠道疾病预警检查中的应用》一文的对比结果是,“在293例体检者中,有胃肠道疾病诊断及描述的共193例,体检报告阳性148例,阴性45例;虹膜检测阳性158例,阴性35例。采用McNemar检验,0.01<P<0.05,按α=0.05检验水准;P>0.05,按α=0.05检验水准,进行临床符合率差异比较。虹膜检查与健康体检结果相比,χ2=2.89,P=0.08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虹膜检查与常规健康体检相比,可以准确地反映胃肠道疾病的状况。虹膜检查可以在健康体检中开展,并且可以预警器官的病前状况”。
图4-30 胃环有黑色附着物的虹膜
图4-31为正常而干净的胃环。
图4-31 正常胃环
胃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工作状态,因负荷较重黏膜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如果不注意休息和调理就会使其功能减退甚至患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这类疾病中最轻的,但也是发病率最高的临床常见病。慢性浅表性胃炎多由急性胃炎演变而来,急性期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到了慢性期临床症状变得不明显。虹膜胃环呈现白色时是急性炎症发作期,诊断过程问诊时大多数人都有不适症状出现。虹膜胃环颜色变黑变厚以后转为慢性,几乎所有人都说没有什么明显不适。这与该病患病人数不低,但因症状到医院看病的却是少数人的临床状况相符。大多数人因无明显症状而放任该病的发展,是胃癌发生的隐患。
浅表性胃炎是指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病变,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其病理变化基本上局限于黏膜层,表现胃黏膜炎症、充血、水肿,有稠性渗出物,少数有糜烂、出血。另外,浅表性胃炎与局部细菌如幽门螺旋杆菌(HP)等感染有关,胃黏膜的炎症越重,幽门螺旋杆菌的数量越多。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可高达60%~70%。
图4-32是一个53岁女性双眼虹膜。虹膜所见其胃环酸性过高,胃环一些色黑的部分已经进入虹膜组织中,说明胃黏膜有疾病程度的慢性伤害。红色箭头所指是胃体区,黑色箭头所指是右眼的幽门区,该区黑色稍轻于胃体。她回忆说,几年前发生过胃溃疡,治疗后缓解,因为没有症状以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我认为她的“危险”恰恰在于没有症状,胃癌的发现大多都在晚期,一个慢性的组织伤害长期不得治疗转归,任其发展,是有出现癌肿危险的可能的。于是,坚持让她做了胃镜和幽门螺旋杆菌等检查。两天后她将胃镜结果送来,胃镜所见:胃底和胃体充血性水肿,有多处呈斑片状糜烂,分泌物多量;幽门分泌物橘红色;幽门螺旋杆菌+++,诊断为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图4-33)。胃镜报告所示胃部的情况和虹膜胃环分区的位置以及状况大致相同。
图4-32 胃环显示胃酸高的虹膜
图4-33 胃镜报告
她做胃镜检查前,因我已经描述了其胃部问题的位置,所以,胃镜检查时,她给医生指示重点看哪些位置,检查结束后医生感到非常惊奇。她把胃镜报告交给我说:“你真神了!”我说,不是我神,是虹膜诊断“神”!
慢性胃炎的发病诱因有许多。长期、大量地饮酒和吸烟,饮食无规律、食物过冷或过热、过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易诱发或加重病情。另外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失眠等也是致病的原因。
治疗慢性胃炎时应在建议患者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暴饮暴食的同时,更着重精神安抚疗法,增加体力劳动和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非药物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组织改变是浅层的,病情并不重。如果你采取了中西医的治疗无效,只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在治疗中你没有配合医生改变致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而这些改变恰恰是治疗的关键环节;另一种是你遇到了庸医。由于人们大多数没有对医生具备鉴别的能力,选择的是医生的职称和名气。国内基层医疗界的职称是排辈的结果,这些年医生的名气也和医院的商业运作有关。因此,你想结束病症并得到有效治疗,就必须要自己了解一些知识,以便自己能够选择医生(技术水平高、负责任)和治疗方案。
2.虹膜胃酸环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溃疡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容纳了我们吃下的一切食物,还肩负着部分消化任务。人体胃液主要由盐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组成。盐酸就是通常所说的胃酸。胃酸主要功能是把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然后对吃进去的蛋白质进行消化。胃酸除了消化功能外,还能杀灭随饮食误入的细菌、病毒,起到抵御病原性微生物的入侵的屏障功能。胃酸过多会腐蚀胃黏膜,过少则会导致消化不良,没有食欲。因此,胃酸要适量。
当褐色虹膜的胃环呈现发亮的金黄色时说明胃酸过高。胃酸高是消化道溃疡的致病原因,引起胃酸分泌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胃壁细胞的反应性增高或总数增多,胃酸过多的分泌;十二指肠黏膜释放某些激素的功能减退时,也可导致胃酸及胃泌素的分泌增高;胃黏膜壁细胞长期遭受刺激、兴奋,比如压力和睡眠问题造成副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而持续产生乙酰胆碱。胃泌素细胞分泌胃泌素过高,胃泌素细胞对氢离子的抑制作用反应迟钝;胃窦部黏膜接触蛋白质分解产物,胃窦部膨胀等所致的胃泌素增多等,也和遗传体质有关。
据报道,高胃酸环境易引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人类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非常普遍,平均世界人口的50%被感染,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高,有的地区感染率甚至可达90%以上,中国的感染率估计为40%~70%。幽门螺旋杆菌的持续感染可引起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是许多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胃癌发生率在一些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的人群中也较高,说明这种致病菌对胃黏膜的慢性伤害与胃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是人群预防的要点因素。
临床研究显示,几乎所有消化道溃疡患者都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这种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在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高达95%~100%,胃溃疡可达70%~90%,而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后,溃疡病复发率显著降低,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的治疗可预防溃疡病复发。总之,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在人群中感染率高,并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喜欢酸性的环境,胃酸偏高的人极易受到感染。
图4-34是两个显示胃酸过高的虹膜,左图是台湾地区研究虹膜医学多年并对某些研究成果申报了专利的吕晋宏医师的讲课资料。这张虹膜非常典型,不仅显现了胃酸问题,同时也是严重的体液酸化,体液酸化的人容易同时发生高胃酸。右图是香港文耀辉医师提供的,美国国际虹膜师学会教材中的胃酸分泌过多的虹膜图例,在蓝色眼睛上酸性呈现白色。
图4-34 胃酸过高的虹膜
图4-35是一个55岁男性胃溃疡患者的虹膜。他和妹妹一起来做的虹膜检测,两个人都具有发蓝的眼睛并否认有外国血缘关系。妹妹患有严重的关节炎,父亲患肿瘤已经去世,他本人3年前经医院诊断患胃溃疡。
图4-35 胃溃疡病人的虹膜
预防和治疗胃病的环节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抵抗能力——脾胃之气的保护和恢复,比如改变过量饮酒、吸烟、暴饮暴食的不良嗜好,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减轻工作压力,注意舒缓情绪和保证充足休息,不要过晚睡眠。尽量用食物改善胃酸,因为抑制酸的药物会带来其他的不良后果,可以经常喝些生土豆汁和生圆白菜汁,这两种蔬菜治酸且防癌。对该病引起的证候用中药调理是较好的办法,比如香砂六君子丸和附子理中丸可以缓解症状、治疗疾病并恢复胃肠道的黏膜损伤。二是防止外来细菌的侵入,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预防。
中国人无论是因工作原因还是生活原因,其社交活动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彼此亲密无间地共对着一盘菜下筷子,说实在的,脏死了!西方人的分餐饮食是非常科学和文明的,但和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太远,那种“距离感”可能要在我们的下辈子人(独生子女)中产生。近年来,我的几次新加坡行,对他们的聚会餐饮方式颇有感触,认为值得向中国人推荐分享。他们大家围在一起与我们同样是亲亲热热的圆桌形式,不同的是每一道菜上桌时都由服务员周到地分到大家各自的盘子里,剩下的菜放置了公用的调羹(勺子),每人自觉地使用公用调羹,那么自然和习惯,一点也没有使我这个外人觉着生分。新加坡人中大多数的祖上是中国人,我们到那里并没有强烈的身处国外的感觉,唯一的区别是新加坡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比我们高。
前面所提到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在我国是40%~70%,我在上海国宾医疗体检中心时,该院体检客人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大于90%。这正是以请客吃饭作为公关方式的生意人群。因此,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改变聚餐方式和习惯。新加坡人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
二、肠道
1.虹膜肠区慢性炎性表现与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和结肠,且原因未明的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大便不成形、黏液脓血便,伴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本病侵犯肠道的黏膜和黏膜下层,黏膜表面有广泛的充血和出血,有糜烂和溃疡,溃疡表面可有脓血和渗出物,所以又叫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日久,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易转癌变,临床统计转癌率高达5%~10%以上。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为多见。
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精神抑郁与焦虑状态因素)有关。本病的发生可能为免疫、遗传等因素与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病理病变最先累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也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病变特点具有弥漫性、连续性。
图4-36是李敬东女士提供给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项目、全国虹膜全息技术咨询师教材的一个慢性肠炎病例。这是一个45岁男性的左眼虹膜,有家族遗传性结肠功能虚弱,本人常年便溏,20年前,医院确诊为慢性结肠炎,多年来症状和不适经常发生。2004年4月虹膜检测,在肠区有很多憩室袋(箭头所指),袋中组织和整个肠区呈现慢性炎症表现。该虹膜迹象肠道的组织状况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西医结肠炎症的病理描述。
图4-36 慢性结肠炎患者的虹膜
图4-37是2002年拍摄的一位中年女士的双眼虹膜,右眼箭头所指是升结肠部位,左眼箭头所指是降结肠部位,肠道内没有毒素和宿便,却显示了组织的慢性陈旧性炎症迹象。这位女士是当年某市委领导的亲戚,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都很好,平日非常注意保养,身体状况自认为不错。我告诉她,她身体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结肠慢性炎症,因为肠道组织有慢性损伤表现,一定要坚持治疗防止癌变。她自己是个医生,证实的确有十几年的慢性结肠炎病史。另外,她双眼横结肠反射区位呈现下垂(上边靠近脑区的肠环过窄),说明气虚造成她中气下陷,内脏下垂。按照中医的理论,她的慢性结肠炎和中气下陷是一个证候。
图4-37 结肠部位慢性炎性改变和横结肠区过窄(内脏下垂)的虹膜
2.肠道恶性黑斑与肠道肿瘤
从1996年到2003年的卫生工作统计显示,恶性肿瘤一直居于城市疾病的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死亡率由1995年的128.58/10万人增加到2003年134.5/10万人。
体内的肿瘤发生发展都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可以隐蔽长达30多年,大多是因为各种引起身体正气不足的因素,长期不得调理和缓解才最后发病。因此,到了由医院做出肿瘤患病诊断的时候,大多数人已经处于身体的崩溃状态。此时人们所面临的选择面是很窄的,为了当时救命,只好选择手术和放化疗这类没有余地和不可回头的治疗,对身体进一步的打击和摧残,丧失了身体恢复正气抗病的机会,所以肿瘤难治。
恶性肿瘤是现代人类的一大生存危险,对这种疾病的预防是每个人的迫切需求。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把握,尤其是发展性恶性疾病的预防,实际上是有很多机会的,完全可以在疾病被诊断之前根据体征和一些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阻断其发展。关键是能够提前知道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能有的放矢地改善和纠正它们,将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益处。
根据“毒素致病论”,身体的恶性疾病因素在虹膜上有时以毒素的形式表现。图4-38是台湾吕晋宏博士的教材中提到的病例。图中显示,在虹膜的降结肠反射区有一个黑色的药斑,钡餐造影显示有一个实体嵌顿物,最右侧的照片是这个病人手术切除的肠道恶性肿瘤。
有这种肠道反射区黑色斑块虹膜的人,不一定都患有恶性肿瘤,但虹膜斑块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潜在威胁。因为,在虹膜上呈现黑的陈旧性色素沉着斑,说明该反射区的脏器组织血液循环有障碍,组织严重缺氧,而肿瘤细胞是厌氧细胞。因此,人们在自己的虹膜上发现这种迹象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并且把这种情况列为自己的健康问题,追踪检查,并且长期采取预防措施。
图4-38 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虹膜、钡餐检查和手术切除的肿物
三、肝、胆囊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因此,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也是从虹膜观察与慢性内源性疾病(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肿瘤)关系密切的脏器之一。
肝脏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多达1 500种以上。肝的主要功能有:
(1)参与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肝功受损时,人就会感到乏力、疲倦、出冷汗、心慌、气促等不适。
(2)参与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肝脏是生成人体白蛋白的唯一场所,如果肝脏损伤太重,血液里的白蛋白严重减少,便可发生水肿,危及生命。
(3)参与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肝脏制造胆汁,消化脂肪。肝功能不好时,胆汁生成排泄出现障碍,食物中的脂肪消化不良,常常会引起腹泻和消瘦。脂肪肝就是在脂肪代谢紊乱时,脂肪堆积于肝脏内而形成的疾病。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都和肝脏的功能有关,说明肝脏的负荷过重,已经不能完全代谢脂类饮食。降血脂的药物大多也是依靠肝脏的能力进行降脂的,因此,单纯使用降脂药物并不能达到理想降脂效果。
(4)参与维生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在肝内,肝脏是维生素(C、D、E、K、B1、B6、B12)、烟酸、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贮存和代谢的场所。所以,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患肝病时应补充多种大量维生素。
(5)参与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患有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等灭活障碍。
(6)参与解毒排泄: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7)参与机体免疫防御:肝脏是身体中重要的“细菌捉捕站”,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人患肝病时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肝脏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功能,比如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胆囊在肝脏下面,被肝脏包裹,上连接肝管,下开口在十二指肠,胆囊和胆管被称作胆道(图4-39)。肝脏里制作的胆汁,从肝管到胆囊,在胆囊中浓缩并储存,再排入十二指肠与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混合,在小肠内帮助进行消化吸收。胆汁由胆盐、电解质、胆色素(如胆红素、胆固醇)和其他脂类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废弃产物,特别是来自破坏红细胞和过量胆固醇的色素,也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胆盐增加胆固醇、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度以帮助从小肠的吸收。来自于破坏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被转化成胆红素,作为废弃产物排入胆汁。
图4-39 肝胆系管道示意图
在虹膜检测中,肝胆是一起看的,胆囊的异常迹象也说明肝脏的问题。肝脏脏器组织的状况反映在右眼虹膜反射区靠近8点处,这个区域紧邻肠道的是胆囊;肝脏功能状况的反射区在双眼的脊椎区的第4、5环内(图4-40)。在肝反射区出现最多的是色素斑,而胆囊区发生最多的是坑洞。胆囊区坑洞一方面说明胆囊组织有炎性退化,另一方面说明肝脏的功能问题。肝脏反射区的色素斑一般和肝管堵塞、血管异常以及肝脏肿瘤有关。虹膜上不能判断是否有肝炎病毒携带和发病。
图4-40 虹膜肝胆反射区
关于肝胆之间的关系,临床上做了许多观察,其中2005年《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第4卷第10期《肝病对胆囊疾病影响的探讨》(附131例分析),证实肝脏疾病合并胆囊疾病的比率很高。他们的临床对比结论是88%,其中以胆囊炎为最多,占56%,其次胆囊水肿占25%,胆结石占16%,胆泥瘀积占10%,胆囊息肉占5%。这篇论文进一步分析说:“从中医理论上讲,肝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能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其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排泄不畅也影响肝的疏泄。因此肝病常影响到胆,胆病也常波及肝而致肝胆同病。所以肝病患者的胆囊改变是肝病基础上继发的改变,肝病越重,病程越长,胆囊疾病患病率越高,肝硬化高于其他肝病,肝病好转后胆囊疾病亦可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而观察胆囊变化不仅有助于诊断肝脏疾病,对肝脏疾病预后的预测也有重要意义。”对于观察胆囊变化有助于诊断肝脏疾病与虹膜对肝胆问题的观察和诊断如出一辙。
在各大脏器中,肝脏是最容易和最早老化的器官,中年以后出现的老花眼就是肝系功能减退的表现。另外,肝脏的代偿功能和肝细胞的再生能力都很强,因此,哪怕只有1/5的肝细胞在工作,肝脏的功能检测指标就不显示异常。也就是说,当肝功能检测出现异常时,大部分的肝细胞都怠工了。一旦肝脏发生过劳和病变,对其治疗和保健标准不应是单纯依靠肝功能指标。指标正常后大部分的肝脏还没有得到恢复,应该在治疗中观察血液指标好转的速度,从而判断延长治疗的期限。症状和各种亚健康判断标准都是可参考的内容。治愈后也要十分注意保健,不要再次让肝脏受到伤害。
肝脏的功能特征让我们认识到,对肝脏的关注从年轻时就要开始,应保健于一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到中年时,大部分内脏功能均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脏器相互的牵累,肝脏已经经过半生的积累和劳累,加上更年期变化的冲击,此时身体最容易出现疾病危机,也是绝对要进行肝脏保健的时期。
1.胆囊区坑洞与胆囊疾病
虹膜胆囊反射区在右眼8点靠近肠区处,一般颜色发黑的小坑洞大多与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症有关。虹膜上所看到的不是胆囊中的结石,而是结石在胆囊中长期刺激囊壁引起囊壁的炎症,通常根据坑洞的形状,小黑洞大多是结石的原因;急性胆囊炎表现为表浅的坑洞中呈现白色雾状物质,而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较深的坑洞,洞内质地陈旧,颜色变深并和组织融在一起。
图4-41 肝胆疾病患者的虹膜
图4-41是50岁男性体检客人的右眼虹膜。他的体检结果与虹膜诊断结果高度吻合,与肝胆问题相关的报告是:慢性乙肝病毒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肝内胆管结石。箭头所指是虹膜的胆囊区,神经环断裂并且有炎性坑洞;高脂血症;肥胖,体重91.1千克(标准77.2千克)。在虹膜的最外环呈现浓重的蓝色,说明微循环瘀血阻滞,提示高血脂和高血黏;在胆囊区下面(7点处)的胰腺区黑色坑洞,显示很严重的组织退化迹象。他2005年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去年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
图4-42左图是一位现年55岁男性的右眼虹膜。取这张虹膜图是在半年前,患者刚刚手术切掉了头部一个14立方厘米的良性肿瘤。看着他充满异常痕迹的虹膜,询问其患病史,胆囊息肉、肝囊肿、脂肪肝……一个个被临床诊断证实了这些坑洞的确异常。
图4-42右图是一位53岁男性的右眼虹膜。虹膜上左侧接近8点肝脏区的色素斑,提示有肝脏瘀血阻滞,右侧4点处的色斑,提示肝脏功能减退;胆囊区慢性炎性坑洞,临床检查结果:胆囊壁粗糙,并有高胆固醇血症。
图4-42 肝胆疾病患者的虹膜
我经常对我的学员们强调,相信你在虹膜上看见的情况,而不要相信他们与虹膜迹象不符的回答。因为,这些回答有各种心理原因造成的不实和经过很多年以后的证实。图4-43是一个12岁男孩的虹膜,胆囊区有小而且黑的坑洞。他喜欢吃肉,最爱吃肉皮和肥肉。我告诫家长,要给孩子限制肉食,尤其是肥肉,否则很年轻时胆囊就会出问题。现在,他已经快满18岁了,两年前就感到不能很好地消化肉食,吃多了会感到不舒服,肉食的摄入能力还不如他已经50多岁的父亲。虹膜的提醒和早期症状的出现,家长和他自己都确认胆囊的功能已经受到影响,现在很注意控制食肉和合理饮食。
年轻人正值人生的春天,组织机能旺盛,经过调理迅速就会好转。但是,他们如果没有意识到,继续食入伤害性的饮食,也会过早地出现疾病态,甚至丧失工作和劳动的能力,降低生命质量。我们身边的孩子在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后,一个个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没工作几年都成病人了。因此,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越早些时间明白,保健干预进行得越早越好。
2.虹膜肝区异常与肝部肿瘤
全球每年新发病的恶性肿瘤约635万人,其中原发性肝癌30万人,占4.7%。我国肝癌年发病人数逾13万人,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42%。农村仅次于胃癌、城市仅次于肺癌而居第二位。肝癌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男性,男女之比为3∶1~8∶1,这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和肝癌具有雄性激素依赖性有关。
图4-43 胆囊区有坑洞的虹膜
人们对肝脏的恶性肿瘤如同谈虎色变,肿瘤病的专家和医生们对肝癌也十分的无奈。因此,肝癌的预防比早期诊断要更加有意义。虹膜医学不能诊断癌症,但可以诊断肿瘤的病因条件。
当虹膜上显示有酸性体质、体液酸化、淋巴玫瑰环和重大脏器反射区的黑斑以及与肿瘤相关形状坑洞的出现,加上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有多个肿瘤病人,这就是应该重点检查和采取积极预防的对象。
图4-44左图是国内较早研究虹膜诊断技术的人,在赤峰市一家医院取的肝癌患者的虹膜图像。右图是一位中年女性的右眼虹膜。她的父亲患肝癌去世,几年来对自己身体的不适症状一直感到疑惑,不知有否和父亲一样的身体状况,何时该下手预防。因此选择服用和销售健康产品来获得点儿心理安慰,希望达到预防的目的。这次虹膜检测让她确认了自己的感觉和疑虑,更加积极地定期做临床检查和采取预防措施。
图4-44 肝癌患者和有肝癌家族史人的虹膜
图4-45是一个男性的右眼虹膜,2008年在单位组织的集体体检中,发现已患上晚期肝癌,肝脏大大小小布满了癌肿,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他是博士生毕业,当时34岁,孩子还不到两岁,工作和生活刚刚开始步入稳定。在他单位领导的一再请求下,我介绍他到一家对肿瘤治疗比较有效的医院进行中医药控制。治疗了5个月,他的感觉非常好,脸色和食欲以及精神状况按他自己的话说,像没有病的人一样。怀着很大的希望,他到医院做B超复查。复查结果不像想象的那样出现明显好转,这给他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他的情绪巨变,非常焦急和无奈地找到我,一再表示为什么没有不适症状,病情却不见好转。我感觉到这种情绪会加重他的病情,为了缓解他的精神情绪,带他去做了法国量子仪器的检测。检测结果他的身体平衡得比正常人还正常。我安慰他,治疗是有效的,应该增强继续治疗的信心。两天后他打电话给我,他又做了一次检查,并让医生仔细对比前后的检查报告作了解释。实际上是上次检查的结果表述得简单了些,使他产生了误会。影像检查报告提示,最大的瘤子变小了。病人重新回到医院,不到1周,我接到他爱人打来的电话,两天之内病情急转直下,已经去世了。
图4-45 晚期肝癌患者的虹膜
这个病例,一方面说明了人的精神因素的作用不可小视。他的检查结果和最终快速死亡的现实,证明了他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但怀有希望时对心理生理的促进和希望破灭时对心理生理的打击是这样明显的不同。另一方面,让我明白了,虹膜检测与量子一类能量检测技术的区别,以及这些在不同原理方法的互补性应用。临床影像看到的是他肝脏肿瘤的生长分布情况;虹膜看到的是部分肝脏的组织状态;量子仪器测到的是他身体的能量信息在全身的分布情况。他所做的治疗恰恰是用小剂量中药和人工手法进行的能量布疏疗法,这是一种以疏散肿瘤脏器位置的高能量来达到消除肿瘤目的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确有效(临床检查和量子检查),但需要时间和一系列的治疗手段以及心理调整的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