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什么时候是肝移植的最佳手术时机?
答:对一个已选入肝移植受者名单的病人来说,如何确定适宜的移植时机,也就是说,在慢性肝病发展到什么阶段时,肝移植术将给病人带来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确定适宜的移植时机有时是很困难的,若在病变的过早阶段实行肝移植,将使短缺的供体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应用;若在病变太晚阶段实行,将可能出现难于接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高死亡率,降低肝移植的疗效。一般认为当慢性肝病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行肝移植:①出现一个或多个与门脉高压或肝功能衰竭相关的并发症,如反复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难以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的自发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等。②严重嗜睡、难于控制的瘙痒、严重代谢性骨病(易发生骨折)、反复发作细菌性胆管炎等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③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25克/升,凝血酶原时间(PT)超过正常对照5秒以上,血总胆红素≥50~100毫克/升。慢性肝病病人出现以上情况时,往往意味着病人较短的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6~12个月。肝病专家和移植专家一直试图从病人各项参数中筛选出对判断病人肝移植风险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客观指标。2002年美国采用新的肝脏分配评分系统——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作为决定终末期肝病病人肝移植先后顺序的标准。MELD评分越高,病人死于肝病的可能性越大。MELD评分较为精确地预测终末期肝病病人的短、中期生存率,对6~12个月之间的死亡率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其实是达到了“最危险者优先”的目的。但肝源分配不仅要考虑病情的缓急,还要综合考虑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亚洲尤其是我国的肝移植有自己的特殊性,标准与欧美各国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