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护理管理者的任务
我国的护理管理经过了20多年的磨炼,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距离国际先进管理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从广义上讲,目前我国护理管理学面临的任务是总结我国护理管理的经验,研究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和方法,创立适应我国的护理管理理论。具体内容包括:完善护理服务内容体系;建立护理服务评估体系;实施护理项目成本核算,实现护理成本核算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探寻护理管理工作规律向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从狭义上讲,按美国护士会(ANA)最新公布的护理程序,实践标准分为评估、诊断、明确结果、计划、实施和评价6个部分,每个部分中都规范了护理管理者的任务,其核心是建立、维持和评价护士完成护理程序各步骤的支持系统和程序,支持和帮助护士参与护理实践,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工作就是要设计和保持一种氛围,使所处其中的人们能够协调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一般而言,制订好计划后,就要进行组织设计和安排、实施领导。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的价值,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奉献与索取,安心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事护理事业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努力培养勤奋工作的态度,塑造认真细致、热情周到的职业形象。加强业务素质的管理,既要重视规范化管理,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护士“爱学、会学、学会”的终生学习能力,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为她们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技术学习、操作训练和评价,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达到持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的目的。
教育和引导广大护理人员学法、懂法、执法、守法,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己,以及如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如何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监控和质量管理
在实施现代护理模式中如何确保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要把好质量关,除各项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操作规范化,工作程序化外,必须加强护理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每个环节质量有其具体的质量特征和质量内容,护士长要针对环节质量内容制定评定评价标准,规范护理行为,定期搞好检查和随机抽查,提高环节管理水平,避免发生差错事故。同时,管理者还需要及时评估下属的工作表现,对于工作不良者要进行教育指导,以督促他们改进工作;对于业绩突出者,要予以及时表彰,以鼓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
(三)做好协调工作
协调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者执行领导职能的关键。协调的作用在于求同存异,通权达变,减少矛盾,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护理管理者处于院领导和护理人员之间,其沟通协调职能主要是上传下达,协调左右内外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医院内运行起来上下融洽、左右顺畅。管理协调还需要和病员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由此可见,提高协调和沟通能力对护理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护理管理者只有协调好本人和上级、下级、同事、患者的关系,协调好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护理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加以协调,才能使各项护理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四)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
许多管理者都感觉自己很累,却又无法放权,因为自己身边没有足以让自己放心、可以被授权的人才。但管理者一天不突破这一怪圈,就一天不能轻松。培育人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却也因为其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效果而被大部分人所忽略。一个现代企业应该是离开任何一个人都能正常运营的企业。管理者同时也是领导者,是指引方向的带路人,也是下属依靠、信赖的对象。每一个下属都在观察管理者的一举一动,期待着管理者能够做正确的决策,引导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满足下属的这一心理需求,承担起负责人、引路人的重任。遇到困难的时候,管理者必须第一个站出来,解决那些最棘手的问题,给下属以信心。工作顺利时,又不能够与下属一起过于乐观,要保持一丝冷静,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隐忧。以恰当的方式与下属互动,鼓励、带领大家一起完成任务。
管理过程有两项重要任务,管理者应该加以重视。一是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培育人才,维持激励机制。二是协调工作,这是做好管理的核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