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具有的内在因素、基质和基本条件,是工作方法与艺术的基础,体现和决定着领导者的才能、领导水平、领导艺术、工作绩效。领导者的良好素质不是自然而然获得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并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领导者素质主要包括: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领导者对其所从事的事业所抱的态度和所持有的立场,是领导者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领导者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献身精神,能够做到公正廉洁、忠诚积极、不牟私利和不考虑小团体的利益;要能够以身作则,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观念,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团结群众,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水平。
(二)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领导者对本职工作熟悉的程度,是否精深且有相当的造诣。领导者的业务素质水平,不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领导素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领导工作与艺术;如果对本职工作长期不熟悉,参加领导活动就有可能办错事、说错话,将严重影响领导绩效。
护理领导者不仅要具备护理专业的知识,相关的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能够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增加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领导者要有健康的、优良的心理状态:既感情丰富又不脱离理智的控制;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不拘泥固执;既意志顽强、坚忍不拔又不坚持错误而善于吸取教训;既有主见又善于团结同志听取他人意见;既不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心胸狭窄,又具有宽容精神和自知之明等。
但是,作为领导者也需要注意防止、排除和克服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1.挫折心理 指领导者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及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领导心理在遭受挫折时,容易导致倒退、妥协以及攻击行为,这种挫折心理极不利于工作继续前进。作为领导者应战胜挫折,面对现实,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主动地进行心理调节和控制。
2.从众心理 指领导者对群众压力服从的心理特点,如对上级唯命是从,屈服于部分群众的舆论和不正确意见,产生偏离行为的恐惧心理及害怕犯错误的心理。
3.心理偏见 指领导者对人和事评价时,不能公正地判断事物的全貌,从而有碍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偏见往往与不正确的或有限的信息来源有关,有的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有的对自己偏爱的下属认为一好百好,不喜欢的下属则全盘否定。偏见容易使领导者自以为是,难以团结人。为了克服偏见,领导者应多深入群众,倾听各种意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健康心理。
4.嫉妒心理 是一种阻碍领导者事业和发展创造性思想的情绪。领导者恐惧下属优于自己,将其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威胁,甚至不惜借助贬低手段来摆脱困扰。在选才用才上,实行“矮子”政策(用能力不及自己的人),结果打击和埋没了人才,在工作上自己做不出成绩,也不让别人做出成绩,这种嫉妒心理对于领导开展工作是极为有害的,必须通过提高道德修养来矫正。
(四)生理素质
生理素质即领导者身体健康状况,能否有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如果身体状况不佳,长期担任繁重的工作就有力不从心之感。在第一线工作的护理领导者,领导活动繁多,大小事务不断,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不可能适应的。
另外,作为现代的领导者还要具备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现代意识,主要包括法律意识、开放意识、全球意识、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效率、效益意识与开拓创新意识、风险意识、诚信与服务意识等。
提高领导者的素质,首先是要重视提高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增强学习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管理理论和领导艺术的学习,并且注重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成长;其次,重视提高群体素质,使领导者有机会吸收众人所长,为领导者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发挥创建优良的群体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