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因患者恢复后病毒血症可长达数月,故病后至少6个月不能参加献血。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

第七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EBV属疱疹病毒属。健康人群中带毒率约为15%。人感染EB病毒后可长期携带病毒,唾液中含有大量EBV,在感染后可持续或间歇排出病毒达数周至数月之久。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传播,其次为密切接触。飞沫或唾液中的EBV由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也可经由眼结膜侵入,输血及骨髓移植亦可感染。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更多见。6岁以下小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第二次发病不常见。

1.临床特征 潜伏期5~15d,一般为9~11d。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d,如乏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1)发热 体温多在38~40℃,热型不定,热程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和多汗,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2)淋巴结肿大 见于70%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次之。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消退需数周至数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

(3)咽痛 虽仅有半数患者主诉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充血,少数患者咽部有溃疡及假膜形成,可见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

(4)肝脾肿大 10%~60%患者可出现肝大,肝功能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但转为慢性和出现肝功能衰竭少见。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偶可发生脾破裂。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5)皮疹 部分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躯干部多见,一周内隐退,无脱屑。

(6)神经系统症状 见于少数严重的病例。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90%以上可恢复。病程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本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仅为1%~2%,多系严重并发症所致。

2.并发症

(1)呼吸系统 约30%患者可并发咽部细菌感染。5%左右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炎。

(2)泌尿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蛋白尿、尿中管型及血尿素氮增高等类似肾炎的变化,病变多为可逆性。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并发心肌炎者约占6%,心电图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间期延长。

(4)神经系统并发症 可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1%。

(5)其他并发症 有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胃肠道出血、腮腺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病初起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d白细胞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30~60)×109/L,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d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异常淋巴细胞超过10%或绝对值超过1.0×109/L时具有诊断意义。

(2)骨髓象 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

(3)嗜异性凝集试验 嗜异性凝集试验的阳性率达80%~90%,少数病例(约10%)的嗜异性凝集试验始终阴性,大多属轻型,尤以儿童患者为多。

(4)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 抗病毒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s,VCA)的IgM抗体阳性是新近感染的标志。

【防治】

1.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能自愈,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

(1)抗感染 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一般不用氨苄西林,因易致皮疹。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2)糖皮质激素 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3)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口服及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

(4)抗病毒治疗 可选用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10mg/(kg·d)静脉注射;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d可缩短病程,利于病情恢复。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为1~2周,但可有复发。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延达数年之久。本病病死率为1%~2%,死因为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本病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病不同,不会转化为淋巴瘤。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2.预防 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主要是阻断传播途径和EBV疫苗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1)管理传染源 对患儿及带病毒者应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因患者恢复后病毒血症可长达数月,故病后至少6个月不能参加献血。

(2)切断传染途径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环境、个人卫生。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应用漂白粉、氯胺或煮沸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尚在研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