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持续静脉输液每12小时更换一次

持续静脉输液每12小时更换一次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支气管炎或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指由于感染、理化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衣原体也是小儿气管-支管炎一个易被忽视的病原。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发生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以喘息表现为主。3)支气管痉挛或出现喘息时可给予压缩雾化泵吸入特布他林、异托溴铵、布地奈德等药物,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次数。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

【概述】

急性支气管炎或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指由于感染、理化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1.病因 ①病原体是各种细菌或病毒,常为混合感染,常见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常见的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等,支原体感染日渐增多发生在其流行期和5岁以上儿童。衣原体也是小儿气管-支管炎一个易被忽视的病原。②营养不良、佝偻病、特应体质等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同时免疫功能缺陷、营养缺乏症、原有呼吸道疾患(不包括哮喘)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动纤毛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伴反复吸入的患儿以及小婴儿和病程≥7d的患儿,细菌病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③其次是物理化学刺激、花粉、细菌蛋白质过敏原也是诱发的因素。

2.临床特征 婴幼儿发病较多,常继发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先为干咳,以后有痰,伴发热、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症状不明显。查体: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干性啰音以及痰鸣音。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发生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以喘息表现为主。除上述的临床症状外还有以下特点:①多见3岁以下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②有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部闻及哮鸣音及痰鸣音等类似哮喘的表现;③感染是复发的常见诱因;④近期预后大多良好,3~4岁发作次数减少,但少数会发展成哮喘。

【防治】

1.治疗

(1)对症治疗

1)发热 体温38℃以内,一般可不处理。高热或有惊厥史患儿积极降温(乙醇擦浴、头部冷敷等)口服退热药(具体可见上呼吸道感染节)。

2)咳嗽 一般不主张给予镇咳治疗,干咳激烈影响休息和进食可给予镇咳药。痰多不易咳出时给予祛痰药物:沐舒坦每次1.2~1.6mg/kg,每日3次口服,必要时静脉滴注或口服愈创甘油醚(愈创木酚甘油醚)及一些中药制剂等药物。

3)支气管痉挛或出现喘息时可给予压缩雾化泵吸入特布他林、异托溴铵、布地奈德等药物,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次数。或静脉滴注多索茶碱,5~8mg/(kg·d)等解痉平喘治疗。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10~20mg/(kg·d),分次口服或静脉滴注。

(3)抗生素治疗 如无细菌感染指征,一般不需要抗生素药物治疗。链球菌感染引起用青霉素类效果明显。

1)青霉素G、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 剂量:青霉素G,每次5万~10万U/kg,每6h一次,静脉滴注;青霉素V,每次8~12mg/kg,每6~8h一次口服或静脉滴注;阿莫西林,每次15~25mg/kg,每8~12h一次静脉滴注,或每次8~12mg/kg,每6~8h一次口服;阿莫西林+棒酸,(AMO/CLAV)剂量计算每次(25/5)mg/kg[最大每次(1 000/200)mg],每8h一次静脉滴注,或(25/6.25)~(50/12.5)mg/(kg·d)[最大每次(500/125)mg],分成3~4次口服。

2)头孢克洛 每次10mg/kg(最大每次500mg),每8h一次口服或静脉滴注。头孢噻肟每次50mg/kg(最大每次2g),每8h一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每次50mg/kg(最大每次2g)每天1次静脉滴注。

3)大环内酯类药 明确支原体感染可以用:红霉素,每次15mg/kg(最大每次500mg),每8h一次口服,或每12h一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每次4mg/kg(最大每次150mg),每12h一次口服;阿奇霉素,每次10mg/kg,每天1次,口服或静脉滴注3~5d一疗程。抗生素疗程一般均为5~7d。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2.预防

(1)平时注意体育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交叉感染。流行季节不带小儿到人多的场所。

(2)注意饮食,多喝开水,少吃油腻辛辣食物,饮食清淡且富于营养。

(3)注意防护,气候变化防止受凉,衣着适宜,避免过多出汗时受凉。

(4)积极、彻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