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蛔虫感染会引起哪些器官损伤

蛔虫感染会引起哪些器官损伤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病因 胆道蛔虫病是蛔虫从小肠逆行进入胆道,引起胆管和奥狄括约肌痉挛,以患者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科急腹症。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蛔虫将肠道的细菌带入胆道,造成胆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如经胆囊管钻至胆囊,可引起胆囊穿孔。括约肌长时间痉挛致蛔虫死亡,其残体日后可成为结石的核心。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以去除蛔虫残骸。术后仍需要服药驱除肠道蛔虫。

二、胆道蛔虫病

【概述】

1病因 胆道蛔虫病是蛔虫从小肠逆行进入胆道,引起胆管和奥狄括约肌痉挛,以患者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科急腹症。蛔虫进入胆道后,多数停留在胆总管,因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角度较大,蛔虫很少进入胆囊,但可钻入左右肝胆管之中。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蛔虫钻入胆道可因机械刺激引起括约肌痉挛,导致胆绞痛和诱发急性胰腺炎。蛔虫将肠道的细菌带入胆道,造成胆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如经胆囊管钻至胆囊,可引起胆囊穿孔。括约肌长时间痉挛致蛔虫死亡,其残体日后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1.临床特征

(1)病史 多数患儿有肠道蛔虫病史。

(2)症状体征 主要表现为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痛时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常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疼痛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一。体检仅有右上腹或剑突下轻度深压痛,即所谓“症征不符”。

(3)辅助检查 ①B型超声多能确诊,可显示胆道内有平行强光带及蛔虫影。②上消化道钡餐可见十二指肠乳头有蛔虫影。③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十二指肠乳头常可见蛔虫,并可在镜下钳夹取出。

【防治】

1.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为利胆驱虫,疼痛发作时可用食醋、乌梅汤使虫静止,减轻刺激引起的疼痛。

1)左旋咪唑 为广谱驱虫药,通过抑制虫体肌肉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动,使肌肉发生持续性收缩而麻痹,使蛔虫不能附着在宿主肠壁,随粪便排出体外而驱虫。剂量:2~3mg/(kg·d),每天一次,口服。

2)枸橼酸哌嗪 同样是使蛔虫肌肉发生持续性收缩而麻痹而驱虫。剂量为100~150mg/(kg·d),最多不超过3g,睡前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2d。如未驱尽,可再服1次。

(2)外科治疗 对于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合并胆管结石、急性重症胆管炎、肝脓肿、重症胰腺炎者,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术。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以去除蛔虫残骸。术后仍需要服药驱除肠道蛔虫。

(3)特殊治疗 纤维十二指肠镜取虫: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时,如发现虫体在十二指肠乳头外,可钳夹取出,但对于儿童尤其需要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如需做括约肌切开宜慎重。

(4)对症治疗

1)解痉止痛 口服33%硫酸镁及解痉药可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剧痛时可注射抗胆碱类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或非抗胆碱类的去他维林。

2)抗感染 选用对肠道细菌及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2.预防 ①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对儿童集体单位(幼儿园、小学)进行寄生虫的普查普治,保障儿童健康。③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