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
【概述】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由于儿童时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又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泌尿道感染。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和无症状性菌尿。
1.病因 根据致病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泌尿道感染。前者系指由真菌、病毒、结核菌、淋球菌(淋病奈瑟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寄生虫等所致的感染;后者指由一般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占60%~80%,其次为变形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及副大肠杆菌等,尤其是存在泌尿系畸形的患儿中,非大肠杆菌的培养阳性比例增高。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新生儿中,B族链球菌所致的UTI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2.临床特征
(1)典型表现 高热、寒战、腰痛等不适,并有膀胱常见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2)不典型表现 轻者无症状,重者可表现为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有的仅表现为血尿,有的以急腹症就诊。
(3)急性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症状 患儿年龄组的特点在诊断中十分重要。
1)新生儿 临床症状极不典型,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或体温不升、苍白、吃奶差、呕吐、腹泻等。许多患儿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伴有黄疸者较多见。部分患儿可有嗜睡、烦躁甚至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新生儿UTI常伴有败血症,但其局部排尿刺激症状多不明显,30%的病儿血和尿培养出的致病菌一致。
2)婴幼儿 临床症状也不典型,常以发热最突出。拒食、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也较明显。局部排尿刺激症状可不明显,但细心观察可发现有排尿时哭闹不安,尿布有臭味和顽固性尿布疹等。
3)儿童期 以发热、寒战、腹痛等全身症状突出,常伴有腰痛和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同时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患儿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偶见肉眼血尿。
(4)慢性UTI 是指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伴有贫血、消瘦、生长迟缓、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者。
(5)无症状性菌尿 在常规的尿过筛检查中,可以发现健康儿童存在着有意义的菌尿,但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这种现象可见于各年龄组,在儿童中以学龄女孩常见。无症状性菌尿患儿常同时伴有尿路畸形和既往症状尿路感染史。病原体多数是大肠杆菌。
(6)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及尿细胞计数 ①尿常规检查:如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中白细胞>10个/HP,即可怀疑为尿路感染。血尿也很常见。肾盂肾炎患儿有中等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及晨尿的比重和渗透压减低。②1h尿白细胞排泄率测定,白细胞数>30×104/h为阳性,可怀疑尿路感染;<20×104/h为阴性,可排除尿路感染。
2)中段尿培养细菌学检查 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通常认为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可确诊。104~105/ml为可疑,<104/ml系污染。但结果分析应结合病儿性别、有无症状、细菌种类及繁殖力综合评价临床意义。小婴儿必要时还可无菌操作导尿,或通过膀胱穿刺留取标本。
3)尿液直接涂片法找细菌 油镜下如每个视野都能找到一个细菌,表明尿内细菌数>105/ml。
4)亚硝酸盐试纸条试验(Griess试验) 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和克雷白杆菌呈阳性,产气、变形、绿脓和葡萄球菌为弱阳性,粪链球菌、结核菌阴性。如采用晨尿,可提高其阳性率。
5)其他 如尿沉渣找闪光细胞(甲紫沙黄染色)2万个~4万个/h可确诊。新生儿上尿路感染血培养可阳性。
6)影像学检查 ①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B型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加断层摄片(检查肾瘢痕形成)、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检查VUR)、动态、静态肾核素造影、CT扫描等。目的在于检查泌尿系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②了解以前由于漏诊或治疗不当所引起的慢性肾损害或瘢痕进展情况;③辅助上尿路感染的诊断。
【防治】
1.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尿路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2)抗菌治疗 尽快做尿常规和清洁中段尿培养,尽可能确定菌株类型。
1)磺胺药 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部分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初次感染或上行感染的首选药物,常用复方磺胺异噁唑(SMZ)25~50mg/(kg·d),分2次口服,同时碱化尿液。
2)呋喃妥因 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治疗肾盂肾炎时要酸化尿液,治疗膀胱炎时宜碱化尿液,6~10mg/(kg·d),分3~4次口服。
3)喹诺酮类 对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和变形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吡哌酸15mg/(kg·d),分2次口服;诺氟沙星10~15mg/(kg·d),分2次口服或静脉滴注。
4)β-内酰胺类 多用于血行感染或肾盂肾炎患儿的治疗,常用剂型:氨苄西林、阿莫西林50~100mg/(kg·d),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头孢氨苄50~100mg/(kg·d),分4次口服;头孢呋辛(头孢呋肟)200~240mg/(kg·d),分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头孢曲松100~200mg/(kg·d),1次静脉滴注。
5)氨基糖苷类 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效果,但有肾毒性。庆大霉素0.2万~0.5万U/(kg·d),分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阿米卡星8~15mg/(kg·d),分2~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抗菌疗程:急性尿路感染采用7~14d常规疗法,5岁以上无尿路畸形的单纯性膀胱炎患儿亦可选用单次大剂量3~5d短程疗法;慢性尿路感染或复杂性尿路感染为防再发,均需于常规疗程后改用SMZ或头孢氨苄小剂量维持;无症状性菌尿且不伴有尿路畸形者无需治疗,合并畸形者可采用常规疗程后小剂量维持。
(3)复杂性尿路感染 患儿多合并有尿路畸形,以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vsipoueteral reflux syndrome,VUR)最常见。长期感染并反流易导致肾瘢痕形成,VUR矫治的指征目前尚未统一,可参考以下标准:①1岁以内婴儿多采用药物预防,有肾瘢痕形成的Ⅴ级反流可行手术治疗;②1~5岁起初用药物预防,有肾瘢痕形成的Ⅳ级和无瘢痕的Ⅴ级反流须行手术治疗;③6岁以上者,除Ⅰ~Ⅱ级外,无瘢痕形成的Ⅴ级和有瘢痕形成的Ⅲ~Ⅳ反流或持续严重的VUR均应手术根治。
(4)真菌性尿路感染 在小儿中,致病最多者为白色念珠菌,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儿,长期留置导尿管也可增加真菌性尿路感染机会。
1)白色念珠菌膀胱炎,可用10%制霉菌素或5%两性霉素B做膀胱内灌洗,同时口服制霉菌素以杀死肠道寄生的白色念珠菌;对不宜尿路插管者,改用氟尿嘧啶50~150mg/(kg·d),分次口服。
2)有肾脏损害或全身念珠菌感染者,用两性霉素B,0.5~1mg/(kg·d),静脉滴注,应注意其毒性,或与氟尿嘧啶联合使用,可增强杀菌力减少肾毒性。
3)新型抗真菌药物中氟康唑效果较好,成人剂量200mg/d,共14d,儿童酌减。
4)如引起真菌性急性肾盂输尿管梗阻,则应紧急手术治疗。
(5)肾结核 多为全身结核的一部分,男多于女,约90%有单侧病变,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肾区疼痛和肿块,并伴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治疗:①必须重视全身治疗,包括营养、休息、环境等;②局部治疗应正规、足够疗程、尽量使用杀菌剂;③手术治疗原则:无泌尿生殖系以外的活动性结核病灶;手术前后要使用足够的抗结核药物;术中应尽量保留健康的肾组织。
(6)中医药治疗 膀胱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通利膀胱,用八正散加减。肝胆湿热型,治以清肝利胆,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阴虚,湿热留恋型,治以滋阴清热化湿,用知柏地黄丸加味。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温肾,用参苓白术散合济生肾气丸加减。
2.预防 ①勤换尿布,以清水或肥皂清洗臀部。②女孩子在擦拭会阴部时,必须由前而后。③教育小儿上厕所前后要洗手。④避免洗泡沫浴,尤其是女孩。小女孩应学会淋浴。⑤教育小孩多喝开水,每隔3~4h排空膀胱一次,避免憋尿。⑥内裤的选择以棉质布料为宜。⑦教育小男孩沐浴时必须将包皮往上拉清洗龟头和冠状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