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病因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及神经精神症状,用维生素B12及叶酸治疗有效。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高发区应积极宣传改进食谱。对慢性溶血性贫血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应给予叶酸预防性治疗,全胃切除者应每月预防性肌内注射维生素B12一次。

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概述】

1.病因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6个月~2岁,2岁以后极少。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及神经精神症状,用维生素B12及叶酸治疗有效。发病与摄入量不足、需要增加、代谢障碍、婴儿纯羊乳喂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有关。

2.临床特征

(1)一般表现 多呈虚胖或颜面轻度水肿,毛发纤细稀疏、黄色,严重者皮肤有出血点或淤斑。

(2)贫血表现 皮肤常呈现蜡黄色,睑结膜、口唇、指甲等处苍白,偶有轻度黄疸;疲乏无力,常伴有肝、脾肿大。

(3)精神神经症状 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者表现为表情呆滞、对周围反应迟钝,嗜睡、不认亲人,少哭不笑,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重症病例可出现不规则性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和巴宾斯基(Barbinski)征阳性等。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但可导致神经精神异常。

(4)消化系统症状 常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舌炎等。

(5)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呈大细胞性贫血,MCV>94fl,MCH>32pg。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多。

2)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粒、红系统均出现巨幼变。

3)其他 血清维生素B12 <100ng/L,血清叶酸测定<3μg/L。

【防治】

1.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营养,及时添加辅食。

(2)补充维生素B12 可一次性注射500~1 000μg;或每次肌内注射100μg,每周2~3次,连用2~4周;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者,可给予每日1mg,连续肌内注射2周以上;有维生素B12吸收缺陷者,每月肌内注射1mg,长期应用。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应以维生素B12治疗为主,单用叶酸有加重症状的可能。

(3)补充叶酸 口服剂量为每次5mg,每日3次,7~14d或应用至临床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为止。同时口服维生素C以助叶酸吸收。先天性叶酸吸收障碍者,剂量应增至每日15~50mg。因使用抗叶酸代谢药物而致病者,可用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4)疗效观察 用维生素B12治疗后6~7h骨髓内巨幼红细胞可转为正常幼红细胞;一般精神症状2~4d后好转;网织红细胞2~4d开始增加,6~7d达高峰,2周后降至正常;精神神经症状恢复较慢。服叶酸1~2d后食欲好转,骨髓中巨幼红细胞转为正常;2~4d网织红细胞增加,4~7d达高峰;2~6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2.预防 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习惯及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孕妇应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妊娠后期可补充叶酸。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高发区应积极宣传改进食谱。对慢性溶血性贫血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应给予叶酸预防性治疗,全胃切除者应每月预防性肌内注射维生素B12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