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
【概述】
维生素K依赖因子,包括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
1.病因 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是因维生素K摄入或吸收不足,或是肝脏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一般见于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尤其以生后2~3d多见,也见于完全性胆道梗阻或称其消化紊乱、严重肝脏疾病、长期口服磺胺药或抗生素者。
2.临床特征
(1)症状和体征 婴儿期多见,多突然发病,表现为临床自发性出血,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出血斑、大的血肿或口鼻出血不止、胃肠道出血、关节出血、血尿、颅内出血等,并可有进行性贫血表现。外伤或手术后可见出血不止。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化验 低色素性贫血,血小板正常,BT及TT正常,CT延长,PT及KPTT延长显著。
2)脑脊液 颅内出血者硬脑膜下穿刺或脑脊液穿刺呈血性,脑脊液蛋白质增加,可达5.7g/L,白细胞计数10×106/L,糖和氯化物正常。
3)B型超声或CT检查 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
【防治】
1.治疗 ①少量出血,对生命体征无影响者:补充维生素K15~10mg,肌内或静脉注射,连用5d。②严重出血患儿应输新鲜血,每次10~15ml/kg。③经常腹泻或服用抗生素者应给予补充维生素K150~100μg/d,或每月肌内注射维生素K110mg,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肌内注射维生素K11~3mg/d连用3d可预防本病。④对确诊硬脑膜下血肿的患儿,可待凝血障碍改善后行脑外科手术或穿刺引流。
2.预防
(1)孕妇、乳母预防 维生素K缺乏症应从孕妇预防开始,分娩前数周即可口服维生素K 20mg,能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哺乳期母亲应多食含维生素K丰富食物,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使婴儿从母乳中获得较多的维生素K。如各种深色绿叶蔬菜(菠菜、卷心菜、紫花、苜蓿)、水果、黄豆牛奶、动物肝脏、蛋黄、奶酪、鱼肉、海带、海藻及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
(2)出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
1)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 新生儿应在出生后肌内注射维生素K10.5~1mg作为预防新生儿出血,早产儿、低体重儿及难产儿均需在产后6h内肌注维生素K11mg。
2)口服维生素 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内,每周口服维生素K11mg可有效纠正维生素K缺乏,且不会引起维生素K在体内的积聚。我国采用给婴儿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2mg,以后每隔10d一次,服满3个月,共10次,对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有相当好的效果。
(3)积极预防维生素K缺乏 因脂肪吸收不良而有迟发性出血性疾病危险性的新生儿,对有用广谱抗生素药物的孕妇及小儿,双胎、早产儿,患有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小儿均应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需每天口服维生素K11mg或每月肌注维生素K11次以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