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健康评估依据
2.2.1.1 根据内脏神经分布与皮肤区域的对应关系判断病变部位
根据脊髓神经节段的内脏神经分布与皮肤区域的对应关系判断病变部位,如颈段脊髓(C1~4:颈部;C5~T2:上肢);胸段脊髓(T1~5:气管、肺、心脏;T5~10:肝、胆、胰、食管、胃、肠;T10~L2:肾、肾上腺、前列腺、膀胱、尿道);腰骶段脊髓(L1~2、S2~5:子宫、睾丸、降结肠、直肠;L1~S5:下肢)。
2.2.1.2 观察脊柱(督脉)热态分布
脊柱热态的连续性(热态序列变化)如何,有无中断、阻滞,有助于了解全身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颈、胸、腰骶段的椎体投影的热态异常,关系到所属器官的功能状态如何。
2.2.1.3 观察督脉两侧的膀胱经热态分布
在督脉的两侧旁开1.5cm为膀胱经,如果在膀胱经上的相应腧穴出现异常热态分布,常提示相应的脏器功能发生了改变(图2.1),有时要区别于背部肌肉、骨性等结构生理性的热态变化。
图2.1 背部肺腧穴、手阳明大肠经出现阻滞,呈高热态分布
男,30岁,临床表现有干咳、无痰,诊断为呼吸道感染。长期服用抗生素无效,通过中医药调理,改善肠道功能,呼吸道干咳症状恢复正常。上述红外热成像图提示上肺部ΔT值异常,呈高热态分布,背部左侧膀胱经肺腧穴呈团块状异常高热态分布。腹部肠道ΔT值异常,呈高热态异常分布,双手臂背侧手阳明大肠经呈现阻滞。提示了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理论的红外热成像特点
2.2.1.4 观察任脉、督脉热态分布以判断脏器功能
从任脉、督脉(阴阳经脉“气”所汇之处)热态变化差值(ΔT)的高低判断脏器功能、免疫功能、阴阳平衡状态。参见两张高血压患者任脉、督脉不通的热态变化图像(图2.2)。
2.2.1.5 观察躯干腹面热态序列变化与脏器投影区热态变化
观察躯干腹面热态序列正常与否及脏器投影区的异常高、低热态,提示相关脏器的功能或病理性变化状态。
2.2.1.6 观察躯体淋巴结热态分布对称性
观察躯体淋巴结热态分布对称性与否,推测所管辖脏器病变部位及性质。
(1)颌下 ①左:左口咽部;②右:右口咽部。
(2)颈部 ①左:左口咽部、左甲状腺及某些全身系统疾病;②右:右口咽部、右甲状腺及某些全身系统疾病。
(3)锁骨上窝 ①左:左头部、左颈部、左肺、食管、胃、胰、左肾、脾;②右:右头部、右颈部、右肺。
(4)腋窝 ①左:左乳腺、十二指肠;②右:右乳腺、肝、胆囊。
(5)腹股沟
图2.2 高血压患者任脉、督脉不通异常热态变化
男,54岁,高血压患者。表现为躯干、脊柱热态分布连续性差(提示任脉、督脉不通),躯体上下部(头面、上胸部及盆腔、腰骶部)呈异常高热态分布,而躯体中部(中下胸部、腹部、腰背部及肾区)呈现异常低热态分布,中焦瘀滞,左耳颞部见片状低热态分布区,提示脑血管有缺血性改变
1)左 ①上段:降结肠、直肠;②中段:盆腔、附件;③下段:前列腺、子宫、阴道。
2)右 ①上段:升结肠、回盲部、盆腔、附件、直肠;②中段:盆腔、附件、膀胱;③下段:子宫、前列腺、附件。
2.2.1.7 观测唇温、脐温
唇部的ΔT是评价人体总的营养平衡状况的重要参数,ΔT过高则提示超营养状态,ΔT过低则提示营养不良或虚弱等情况;脐温是疾病预后的重要评估参数,同时是下腹部健康状况的重要观察窗口,ΔT过高则提示腹部有炎症性改变,ΔT过低则提示元气不足或虚弱状态。
2.2.1.8 观测穴位
通常健康人的热成像图中看不到穴位的热态变化。如果图像中某处出现深度较浅,通常步进1~2次出现倍增的团块状异常高热态变化,又与经络穴位图的标志相符合,与脏腑功能所及的热态变化相关联,则提示该穴位所在经络对应的脏器出现了问题。
2.2.1.9 观测带脉
健康人即使平时有扎腰带习惯也不会出现“带脉现象”,当红外热成像图中腰部步进1~2梯次时,见有一圈“腰带样”异常热态分布区,则提示了盆腔区域脏器有功能或病理性改变可能,同时也可将此变化作为评定免疫功能状态和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之一,比如肿瘤晚期患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不仅没有“带脉”,其分布区域还会呈现明显的低热态图像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