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健康评估流程
2.2.2.1 人体正常热态分布变化序列
了解和掌握人体正常热态分布序列变化规律,应是我们从事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技术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热成像图的辨识上要应用“步进”分析方法,以看“白”的图像变化,同时观察有无“倍增”现象,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温窗下观察高热态向低热态“渐进”变化过程,或由低热态向高热态“渐进”走向规律,可根据个人看图习惯选择视窗宽度。
(1)正常人体热态分布特征 从头部到四肢左右两侧对称分布。头面、躯干中心最高;四肢热态分布随着与心脏的距离增加而递减;胸部两侧热态分布一般左右基本相同,左侧略高于右侧;背部脊柱中线部比两侧略高,腰椎部(命门)最热,其次是颈椎部,并相对均匀渐进连接;皮下脂肪多的部位(如臀部、大腿)及软组织少的骨突起部位(如膝关节、鼻尖等处)均较低(图2.3)。
图2.3 正常人体前面、背面热态分布特征
深红色为高热态分布区、蓝绿色为低热态分布区,一般的热成像图为彩色编码,如图2.2,此种热成像图为分区编码条件下显示的热成像图
1)前(正)面 依次以前额、内眦、锁骨上窝、双腋窝、女性双乳下(积存热)、肚脐、腹股沟;浅表热结构(没有深度或受外界干扰的热源)均匀对称分布。
2)背面 头部热态自下而上沿头发纹理均匀对称分布,压力大、思考问题多时,头部热态分布序列则会出现自上而下相反分布。
脊柱热态分布应该从下(腰骶部,中医称为命门,应先出现高热态分布)并向上渐进。颈部热态分布自上而下向脊柱中段渐进相交融合、呈条状均匀分布,边境清晰,不应出现中断或热结构形态的“倍增”或不连续显现。此外,缺钙严重者热态分布在步进分析过程中见有“虫蚀”(热态区中有散在点状低温区)样改变。
(2)异常热态分布 上述热态序列次序被打破或出现孤立异常热态分布。
凡是打破正常热态分布序列,提前出现的孤立热态分布,或不该出现在某一部位的孤立热态变化,则提示该部位发生了功能或病理性改变。
2.2.2.2 双侧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浅表淋巴结
(1)正常 左右基本对称,ΔT在正常范围。
(2)异常 左右明显不对称,ΔT超过正常范围。
注:由于淋巴结及其引流组织,使局部ΔT升高,当明显超过正常值时,就要考虑淋巴结及其所管辖脏器的功能或病理有异常改变。
2.2.2.3 唇温
(1)正常 ΔT在正常范围。
(2)异常 ①当唇温ΔT超过正常范围,提示营养过剩(如不恰当服用保健品者、部分乳腺癌患者等);②当唇温ΔT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营养不良或恶性体质。
2.2.2.4 脐温
(1)正常 ΔT在正常范围。
(2)异常 ①当脐温ΔT超过正常范围,提示腹腔脏器功能或病理变化;②当脐温ΔT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腹腔脏器功能低下;③当脐温ΔT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全身功能状态明显趋于低下。
2.2.2.5 组织器官投影区的热态分布
(1)正常 ΔT在正常范围。
(2)异常
1)胸腹部组织器官投影区 ①当胸腹部组织器官投影区的热态分布ΔT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胸腹腔脏器功能下降或病理变化。如心脏投影区ΔT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肝投影区ΔT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脂肪肝、肝硬化等。②当胸腹部组织器官投影区的热态分布ΔT高于正常范围,提示胸腹腔脏器功能异常或病理变化。如食管、胃投影区ΔT高于正常范围,多提示为炎性改变;肝投影区的热态分布ΔT高于正常范围,提示肝细胞有损害(或肝气郁滞),如乙醇性、药物性、病毒性肝炎等引起的肝细胞损伤等。
2)中下腹部、盆腔组织器官投影区 ①当中下腹部、盆腔组织器官投影区的热态分布ΔT高于正常范围,提示相应脏器功能异常或病理变化,如肠道、盆腔附件、宫颈、前列腺炎症、子宫肌瘤等。②当中下腹部、盆腔组织器官投影区的热态分布ΔT低于正常范围,提示相应脏器功能异常或病理变化,如卵巢囊肿、“宫寒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