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伤寒和副伤寒的血清学检测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多用伤寒、副伤寒的诊断菌液测定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效价,从而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常用的方法有肥达反应和大孔反应板凝集。
肥达反应: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的O抗原、H抗原和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与患者血清做试管凝集(见第六章)。正常凝集效价参考值:伤寒沙门菌O抗体效价≥1∶80,H抗体效价≥1∶160,副伤寒A、B、C的H抗体(PA/PB/PC)效价≥1∶80。若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更有意义。但近期接种过伤寒、副伤寒菌苗者,其凝集价亦可升高。
下面介绍大孔反应板凝集。
【原理】
实验原理同肥达反应,较传统的肥达反应结果更清晰。
【试剂与器材】
(1)待检血清。
(2)已知伤寒沙门菌O、H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诊断菌液(10×108菌/mL)。为便于观察,每10mL此种稀释菌液中,加入20.0 g/L亚甲蓝溶液5μL。
(3)生理盐水、微量移液器、U形孔反应板、恒温培养箱等。
【操作方法】
(1)取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1.8mL,待测血清0.2mL,使血清1∶10稀释。
(2)在U形孔反应板上分别标记O、H、甲、乙、丙。
(3)取1∶10稀释的待测血清,分别加入各排的第1孔,每孔0.2mL。再取生理盐水1mL加入试管中,使血清1∶20稀释,混匀后加入各排的第2孔,每孔0.2mL。再取生理盐水1mL加入试管中,依次稀释至各排的第7孔(血清1∶640稀释)。各排第8孔加生理盐水0.2mL,做菌液对照。另设阳性血清对照。
(4)各排分别加相应的染色菌液0.1mL,再补加生理盐水0.1mL。此时各孔液体总量为0.4mL。1~7孔血清最终稀释度为1∶20~1∶1280。
(5)于振荡器上混匀1min,反应板加盖玻板,37℃水浴过夜,次日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表现为液体澄清,蓝色细颗粒均匀平摊于整个孔底。阴性结果为蓝色菌体集中于一点,沉积于孔底,与菌液对照相同。以出现50%(++)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为待检血清效价。
【注意事项】
凝集反应只有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一般情况下,随着血清浓度的逐渐稀释,凝集反应越来越弱。但在抗体浓度过高时,反而无凝集现象出现,此为前带现象,出现该情况时,需加大抗体稀释倍数重新试验。
【临床应用】
正常凝集效价参考值与肥达反应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