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脑脊液标本的细菌检验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脑脊液通常由临床医生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采集量脑脊液3~5 mL,盛于无菌试管或小瓶中。收集到的脑脊液标本注意保温并应立即送检,15 min内送到实验室。不可置于冰箱保存,低温会使一些细菌死亡(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二)细菌学检验
1.检验流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流程见图18-8。
图18-8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流程
2.涂片镜检 首先观察脑脊液标本的性状,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多呈明显混浊,可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以3 000 r/min离心10~15 min,根据检验目的采取不同的染色方法 镜检,若发现阳性结果要立即报告。①一般细菌涂片镜检: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根据染色性、形态、排列等初步报告。②疑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脑脊液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后镜检,根据染色性及形态特征初步报告。③疑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取脑脊液沉淀物行墨汁负染色,显微镜观察,根据形态特征初步报告。
3.分离培养与鉴定 根据检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
(1)一般细菌培养: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标本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色平板上,置于35℃,CO2环境中培养18~24 h。根据菌落特点及形态学特征,进一步做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定,同时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疑为结核分枝杆菌时,接种于罗-琴培养基或米氏7H-10培养基,斜置于35℃温箱孵育7 d后直立,继续孵育至1个月,有细菌生长时,对菌落进行鉴定;如无细菌生长,则发阴性报告。
(三)脑脊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
脑脊液标本中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有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B群链球菌、消化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等;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有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卡他莫拉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四)临床意义
正常人体脑脊液是无菌的。当病原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引起感染,病原体多为细菌、真菌和病毒。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常见类型,其中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常见,有的呈暴发型,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多发年龄在5~29岁,冬春季多发。结核性脑膜炎近几年呈回升趋势,为防治重点。近年来,肺炎球菌脑膜炎、链球菌脑膜炎仍常见,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以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性脑膜炎均有发生,并有增多趋势。
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真菌(如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也是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需通过病原学检验加以区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