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意事项及结果报告制度
1.培养瓶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培养瓶。如果患者未使用抗生素,可选择一般需氧菌培养瓶;如果已经使用抗生素,则选用可中和血液中抗生素的培养瓶;如怀疑厌氧菌、L型菌、真菌、分枝杆菌感染,则选用相应的培养瓶。对小儿患者选用小儿专用的血培养瓶,采血量少且可中和抗生素。
2.血液的采集和送检 对入院患者中有高热、寒战、白细胞增多或疑有感染者,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抽血送检。住院患者出现发热等败血症症状时,应及时采血,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血。已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最好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采血。采血量一般为血培养瓶中肉汤培养基的1/4~1/5为宜;成人一般每次采集3~10 mL,以8~10 mL最佳;小儿一般每次采集1~3 mL即可。每天最好采血2~3次,以提高检出率。
采血后应及时送检,检验者收到血培养标本后应尽快上机。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血培养瓶放置室温保存,不要放到孵箱内,以免血培养瓶内病原菌生长过多,超过对数生长期,有可能导致仪器不能准确检测,导致假阴性结果。采血后的培养瓶也不要放到冰箱内冷藏,以免奈瑟菌属、嗜血杆菌等怕冷的细菌死亡,导致假阴性结果。
3.培养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目前,尚无任何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能做到100%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对仪器报警阳性的血培养瓶应及时取出,用注射器抽取血液接种血平板,同时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及镜检,如镜检为阴性,应立即将培养瓶放回仪器继续培养。对最终培养报告阴性的血培养瓶,再接种血平板进行终末传代,以防止假阴性结果。
血培养阳性结果应采用分级报告制度:取出阳性报警的血培养瓶,接种血平板的同时,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将涂片结果告知临床医生,以供参考;用报告阳性的血液直接涂布MH平板,根据涂片革兰染色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K-B纸片法药敏试验,第2 d将初步药敏试验结果告知临床医生,同时再对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进一步鉴定及药敏试验,第3 d再发送正式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