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干扰素有免疫调节作用吗

干扰素有免疫调节作用吗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病毒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其功能是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2.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 病毒严格细胞内寄生,中和抗体只能中和细胞外游离的病毒,故在细胞内病毒主要靠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缺陷者易发生严重的病毒感染。参与抗病毒免疫的细胞主要是Th1和CTL。不同病毒感染所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不同。如麻疹病毒可引起全身感染并有明显病毒血症,可获得持久的甚至是终生的免疫。

四、抗病毒免疫

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导致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对于病毒的再感染有防御作用。抗病毒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干扰素和NK细胞起主要作用。

1.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活性及多种功能的糖蛋白。其功能是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

(1)干扰素的种类:干扰素的种类繁多,具有种属特异性。由人类细胞诱生的干扰素,根据其不同抗原性可分为α、β、γ三种。目前常用的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α、β干扰素统称为Ⅰ型干扰素,而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称为Ⅱ型干扰素,也称免疫干扰素。

(2)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①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既能中断病毒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复制,又能抑制病毒增殖扩散。②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对免疫细胞有调节作用,它能活化NK细胞和CTL细胞,增强其杀伤靶细胞的能力。③抗肿瘤作用:γ干扰素还能调节癌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表现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3)干扰素的作用特点:①广谱性,干扰素几乎可以使所有种类病毒的增殖受到抑制,从而使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不能杀灭病毒。②种属特异性:干扰素一般只对产生干扰素的同种系细胞起作用,对异种系细胞无活性。③间接性:不能直接使病毒灭活,其抗病毒作用是通过诱导产生酶类等效应蛋白而发挥作用。④选择性:干扰素作用于受感染细胞,而对正常宿主细胞无作用或作用微弱。

2.NK细胞NK细胞能非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和某些自身细胞组织也是NK细胞的靶细胞。

(二)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 在病毒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和抗体,此类抗体可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感染,并可有效地防止病毒通过血流播散。中和抗体主要包括IgG、IgM、SIgA三类。IgG抗体是主要的抗病毒抗体,其作用机制是使抗体与病毒表面的抗原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病毒与抗体结合可经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抗体与包膜病毒结合后可活化补体成分,导致病毒裂解;也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裂解与破坏病毒感染细胞。IgG能通过胎盘,在新生儿抗感染中有重要作用。IgM因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血管壁,可在血液中发挥重要抗病毒作用。sIgA主要存在黏膜固有层分泌液中,在黏膜局部抗病毒中起主要作用。

2.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 病毒严格细胞内寄生,中和抗体只能中和细胞外游离的病毒,故在细胞内病毒主要靠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缺陷者易发生严重的病毒感染。参与抗病毒免疫的细胞主要是Th1和CTL。CTL接触病毒感染的细胞后,通过释放穿孔素及颗粒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或凋亡;Th1再次接触病毒感染的细胞时,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通过直接杀伤病毒、活化吞噬细胞、增强NK细胞杀伤靶细胞作用,终止病毒的感染。

总之,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干扰素、NK细胞、中和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共同发挥作用。不同病毒感染所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不同。如麻疹病毒可引起全身感染并有明显病毒血症,可获得持久的甚至是终生的免疫。相反,流行性感冒病毒仅在细胞间扩散,不侵入血流,抗原易变异,感染后只获得短暂免疫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