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呼吸道病毒
1.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
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传染源为麻疹患者。病毒经飞沫直接传播,也可由鼻腔分泌物污染用具等引起人群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畏光、流泪、眼结膜充血、流涕、咳嗽。麻疹早期的典型体征是口颊黏膜出现Koplik斑,随后1~2 d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一般可自愈。免疫力低下者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极个别患者在麻疹病愈后2~17年会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麻疹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直径约120~250 nm。衣壳呈螺旋对称,核心为单负链RNA。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HA)和融合因子(F)两种刺突。病毒可在多种传代细胞中增殖,由于融合因子的作用可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胞浆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麻疹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包括下列几方面。①标本采集与处理:取前趋期的鼻咽拭子、鼻咽洗液、痰、尿和血等为标本,以及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②标本直接镜检:取初期(出疹前2d和出疹后1d)痰或鼻分泌物涂片,HE染色,镜检见多核巨细胞及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为感染指征。③病毒分离与鉴定:取发病早期鼻咽拭子或洗液、血等,经常规处理后接种于原代人胚肾细胞或Vero等细胞分离病毒,待出现轻微CPE或血细胞吸附阳性时,采用免疫荧光法、ELISA、核酸杂交法进行鉴定。④抗原检测:将标本制成涂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早期快速检查病毒抗原。⑤抗体检测:可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ELISA、Nt、CF和H I试验,抗体滴度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⑥核酸检测:用标记的麻疹病毒cDNA探针与病人细胞内麻疹病毒RNA进行核酸杂交,或用RT-PCR法,扩增麻疹病毒RNA,然后进行核酸电泳和核酸杂交。
2.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副黏病毒属成员,有4个血清型。
副流感病毒引起轻型流感样症状。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或密切接触传播,引起成人或较大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亦可致婴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病后免疫力不牢固,血清中有效价低中和抗体,不能防止再感染。
病毒体球形,直径150~250 nm,丝状体长达800~1 000 nm,核酸为单负链不分节段RNA,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包膜上有两种刺突,一是具有血凝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称为HN(hemagglutinin neuraminidase),另一是F糖蛋白(fusion)。
实验室检查采集患者鼻咽分泌物及咽漱的混合标本,也可用咽拭子涂咽后壁,放入2 mL水解乳蛋白(5 g/L)Hanks液中,加青霉素200U和链霉素200μg,搅拌后,置4℃2 h。标本处理后应立即接种原代人胚肾和猴肾细胞;常选豚鼠血做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细胞有无感染。标本涂片HE染色检查脱落细胞内包涵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检测测抗原。采用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ELISA检测患者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是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3.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成员。仅有一个血清型。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飞沫传播,学龄期儿童易感。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青春期感染者男性易并发睾丸炎导致不育症,女性易并发卵巢炎。腮腺炎也是导致儿童期获得性耳聋的常见原因。腮腺炎病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
典型腮腺炎病例无需做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作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试验以明确诊断。采集发病早期的唾液、脑脊液、双份血液,用原代恒河猴肾细胞分离培养,有病毒增殖的细胞可出现细胞融合及多核巨细胞的特征。没有出现典型特征的标本可通过红细胞吸附试验、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进一步鉴定;早期诊断可用免疫荧光法测标本中抗原成分;用RT-PCR法测病毒RNA;用ELISA法、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双份血清中IgG、IgM抗体,IgG抗体效价在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4.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分类上属于披膜病毒科,是引起风疹(又称德国麻疹)的病原体。
风疹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中增殖。病毒经呼吸道传播,儿童易感。以发热、麻疹样出疹(但较麻疹为轻)、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孕妇在孕期20周以内感染可导致胎儿的先天畸形。对怀疑被风疹病毒感染的胎儿,临床常检测母亲或胎儿血液中的抗风疹病毒IgM抗体,或检测胎儿绒毛膜中有无风疹病毒抗原或取羊水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以确定是否感染和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5.腺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 属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成员。可引起儿童急性咽炎、流行性眼结膜炎、胃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等,还可诱发动物致癌。
腺病毒主要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从人传播到人,可通过手、污染物品传播到眼,消毒不充分的游泳池也可引起本病的暴发流行。主要感染儿童,大多无临床症状。
在病人发病的急性期内采集标本,根据症状可多部位采集。对鼻咽洗液、尿、粪便悬液等标本可用负染电镜技术观察病毒颗粒;刮片、活检等标本在电镜下检查核内腺病毒包涵体或结晶排列;病毒分离先接种原代人胚肾细胞,后传代HeLa细胞,能引起细胞肿胀、变圆,聚集成葡萄串状等;用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测病毒抗原;用PCR法测病毒特异性DNA;腺病毒的血清学试验有ELISA、HI、CF、及Nt等。
知识拓展
流感的又一次大流行
2009年3月底墨西哥出现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向五大洲蔓延,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此次流感是近40年来的首次世界大流行。2009年6月WHO把甲型流感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6级。甲型H1N1流感通过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死亡率为6%。截至2010年3月31日,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感染,至少18 156人死亡,我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7万余例,死亡800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