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疱疹病毒

其他疱疹病毒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EBV传染源为EBV抗体阳性而仍排毒的健康人、隐性感染者和病人。新生儿血清中检测到HCMV的IgM抗体,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型于1986年首次从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单核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HHV-6原发感染可引起幼儿急疹或称婴儿玫瑰疹。目前报道与HHV-7相关的疾病有幼儿急疹、脑炎、肝炎等。血清学检验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 。

三、其他疱疹病毒

(一)EB病毒

1964年Epstein和Barr最先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用电镜发现一种新的疱疹病毒,并命名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HHV-4)。

EBV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尤以儿童最为多见。EBV传染源为EBV抗体阳性而仍排毒的健康人、隐性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感染(例如接吻等),输血也偶可传播。能够引起多种疾病。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颈淋巴腺炎、脾肿大、肝功能紊乱和以异形淋巴细胞为特征的单核细胞显著增多。②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多发于非洲6岁左右儿童。③鼻咽癌。

EB病毒形态结构与HSV相似。为嗜B细胞病毒,但也可感染上皮细胞。一般用人脐血淋巴细胞或用含EBV基因组的类淋巴母细胞培养。EBV基因组可产生多种抗原。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EBV核抗原(EBNA)和潜伏感染膜蛋白(LMP),病毒增殖时表达EBV早期抗原(EA,又分R型和D型)、EBV衣壳抗原(VCA)和EBV膜抗原(MA)。

EB病毒的分离培养较困难,一般用血清学方法 作辅助诊断,亦可用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测标本中的EB病毒核酸或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细胞中的EB病毒抗原。

(二)人巨细胞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即HHV-5),旧名唾液腺病毒,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而命名。

1.临床意义HCMV在人群中的感染极为普遍,初次感染大多是2岁以下儿童,通常呈隐性或潜伏感染。传染源为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患病或化疗后可激活潜伏HCMV,通过胎盘、产道、口腔、输血、器官移植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症,例如先天性畸形、新生儿感染、输血后的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等病症。HCMV感染因为受染细胞呈巨细胞化,胞质、胞核内可见包涵体,故又名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inclusion disease,CID)。

2.生物学特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150~200 nm,有包膜,双链线形DNA编码至少30种多肽。HCMV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复制周期长,增殖缓慢,初次分离有时需1个月才能出现CPE。其特点是细胞变圆、膨胀、核变大、形成巨大细胞,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因而称为“猫头鹰眼细胞”,具有形态学诊断意义。

3.微生物学检验

(1)显微镜检测:病理组织或细胞制片后可见特征性巨大细胞的胞核内有嗜碱性包涵体或胞质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用于HCMV感染的快速诊断,但敏感性低。免疫电镜能直接观察病毒颗粒的大小、形态和病毒鉴定,但广泛应用 受到限制。

(2)病毒分离鉴定:常用细胞系为人成纤维细胞,HCMV致细胞病变的特征是细胞肿胀变圆,形成巨大细胞,病变细胞呈局灶性分布,其病变灶的长轴与成纤维细胞的长轴平行,依此可作出初步诊断。

(3)抗原检测:应用 免疫荧光或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HCMV特异性抗原,该法特异、快速,可用于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

(4)抗体检测:除血清外,脑脊液和唾液也可用于血清学检测。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初期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时有诊断价值。新生儿血清中检测到HCMV的IgM抗体,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常用方法 有EIA、免疫荧光测定(IFA)等检测HCMV抗体。

(5)核酸检测:取可疑标本采用核酸杂交法或PCR检测HCMV的DNA,此法快速、敏感、准确。

(三)人类疱疹病毒6型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于1986年首次从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单核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形态特征与HSV相似。主要感染CD4+ T淋巴细胞。

人群对HHV-6的感染十分普遍。健康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可能的传播途径有经口传播、子宫内感染、垂直感染。原发感染后常进入潜伏感染,病毒的基因组整合到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上。HHV-6原发感染可引起幼儿急疹或称婴儿玫瑰疹。

检测抗原或抗体常采用免疫荧光法或ELISA法检测。检测核酸可应用 PCR技术。

(四)人类疱疹病毒7型

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virus7,HHV-7)是1990年由Frenkel等从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发现。形态结构与HSV相似。HHV-7主要感染CD4+ T细胞。培养用脐血或正常人外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和IL-2存在下,病毒则能生长繁殖,9~14 d后,细胞出现肿胀(形如气球)、细胞融合等细胞病变。

HHV-7在人群中广泛存在。主要潜伏在唾液腺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可通过唾液传播。目前报道与HHV-7相关的疾病有幼儿急疹、脑炎、肝炎等。

实验室诊断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以及PCR法。

(五)人类疱疹病毒8型

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于1994年从AIDS患者的Kaposi肉瘤组织标本中检测发现,故又称为卡波济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KSHV具有淋巴细胞亲嗜性。可能传播方式有性传播、唾液传播、器官移植传播、输血传播,尚可能存在垂直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

HHV-8与Kaposi肉瘤、血管淋巴母细胞增生性疾病及某些增生性皮肤疾病、原发性浸润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的发病有关。

血清学检验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 。常用方法 是检测LANA抗体,LANA为HHV-8基因组表达的一种蛋白,还可应用 ELISA检测基因组编码的衣壳蛋白或整个病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