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卡氏肺孢菌
卡氏肺孢菌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一种病原体。过去依据抗原虫药物对其有效,而抗真菌药物对其无效以及其具有孢子囊和滋养体两种虫体形态,认为它应属于原虫。现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的其16S和5S核糖体RNA的核苷酸序列与真菌具有更好的同源性等原因,证实其属于真菌。
(一)临床意义
卡氏肺孢菌可寄生于多种动物,也可寄生于健康人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和水等。卡氏肺孢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在健康人体内,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力下降,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肿瘤、艾滋病等,潜伏的卡氏肺孢菌在患者肺内大量繁殖扩散,使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导致间质性浆细胞肺炎,又称卡氏肺孢菌性肺炎。此肺炎在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①流行型:主要发生于早产儿、营养不良的婴幼儿,肺泡间质内以浆细胞浸润为主。②散发型:好发于免疫缺陷的儿童和成人,肺泡间质内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卡氏肺孢菌病是AIDS最常见、最严重的机会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70%~100%。
(二)微生物学检验
1.显微镜检查 于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组织中检查到卡氏肺孢菌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常用的染色方法 有吉姆萨染色、果氏环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GMS)和亚甲胺蓝染色。涂片吉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见包囊内的8个囊内小体,囊内小体的胞质呈浅蓝色,核呈紫红色;亚甲胺蓝染色后镜检,包囊囊壁呈深褐色或黑色,囊壁可见特征性括弧样结构,囊内小体不着色。
2.卡氏肺孢菌抗原检测 使用抗卡氏肺孢菌单克隆抗体检测呼吸道分泌物或组织中的肺孢菌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其阳性率在95%~100%之间,是诊断卡氏肺孢菌肺炎的较好方法 。
3.特异性抗肺孢菌 双份血清抗体的效价增加4倍以上对诊断卡氏肺孢菌肺炎有较大意义,但由于卡氏肺孢菌肺炎患者多为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正常地产生抗卡氏肺孢菌的抗体,因而即使活动性感染也可能出现血清阴性应答。此法临床诊断价值不大。
4.核酸检测 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特别是当涂片或免疫学方法 检测不到肺孢菌或其抗原时,选择检测肺孢菌的核酸更具有价值。其主要检测方法 有PCR法和基因探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