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总会计师设置
1.什么是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是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总负责人。
2.《会计法》对设置总会计师的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1)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2)其他单位根据需要可设置总会计师。
3.哪些单位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
4.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过程?
(1)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2)1963年,《关于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置总会计师的几项规定》,规定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置总会计师。
(3)1978年,《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专设一章规定总会计师制度问题,并把设置总会计师扩大到所有企业。
(4)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肯定了总会计师制度,提出“一厂三师”和党委书记是单位班子成员。
(5)1985年,《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设置总会计师要求。
(6)1990年,《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的地位、职责、权限、任免与奖惩做了规定。
(7)1993年,修改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8)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5.《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的地位是如何规定的?
(1)总会计师是单位领导成员,协助单位负责人工作,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
(2)总会计师作为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和经济核算,参与本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活动,是单位负责人的参谋和助手。
(3)凡是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
6.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
(2)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3)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单位内部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4)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政策,掌握现代化管理的有关知识。
(5)具备本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6)身体健康,胜任本职工作。
7.总会计师的职责有哪些内容?
(1)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的工作。包括组织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强化成本管理,进行成本分析,提高经济效益;负责本单位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
(2)由总会计师协助、参与的工作。主要有协助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等问题做出决策;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工资奖金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
8.总会计师应负责组织哪些工作?
(1)组织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集和使用方案,有效使用资金。
(2)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强化成本管理,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提高经济效益。
(3)负责本单位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组织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4)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9.总会计师应协助、参与哪些工作?
(1)协助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等问题做出决策。
(2)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学研究、商品(劳务)价格和工资、奖金方案的制订。
10.总会计师权限有哪些内容?
(1)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制止和纠正权,制止和纠正无效的,提请单位负责人处理。
(2)建立、健全单位经济核算的组织指挥权。
(3)对单位财务收支具有审批签署权。
(4)有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权,包括本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继续教育、考核、奖惩等。
11.总会计师的任免有哪些规定?
(1)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管地位的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提名,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者聘任;免职或解聘程序与任命或者聘任程序相同。
(2)其他单位的总会计师,如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会根据公司经理提名聘任或解聘公司总会计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