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射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射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位点 体表定位标志点,是指在人体的表面可以看到或扪及的固定标志点,这些点与体内某些解剖部位或器官位置相对应。各区与体内脏器的对应关系,见表1-1、表1-2。定位点 ①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定位线 ①人类学基准线: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即听眶线,为解剖学的水平线,与解剖学水平面平行。与其平行的面均称为矢状面。

七、X射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1.定位点与定位线 是X射线摄影体位摆放的依据。

(1)定位点 体表定位标志点,是指在人体的表面可以看到或扪及的固定标志点,这些点与体内某些解剖部位或器官位置相对应。

(2)定位线 定位点之间的连线。

2.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外侧的突起。

(2)尺骨鹰嘴为肘关节背侧的突起。

(3)肱骨内上髁/外上髁为肘关节内侧/外侧的突起。

(4)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5)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6)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低外高的骨骼。

(7)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8)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9)内/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外侧的突起。

(10)胫骨粗隆为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

(11)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2)股骨内上髁/外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外上方的突起。

(13)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4)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5)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

(16)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3.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气管分叉及第4、第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5)前正中线 通过胸骨两外侧缘中点的垂线。

(6)肋骨线 通过肋骨两侧最宽处的两条垂线。

(7)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8)腋前线 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9)腋中线 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10)腋后线 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11)肩胛线 当两臂下垂,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

(12)脊柱旁线 相当于各椎体横突尖端的连线。

(13)后正中线 相当于各棘突的连线。

4.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腹部脏器体表定位常采用“九分法”,即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

(1)上水平线 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

(2)下水平线 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

(3)两条垂线 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4)9个区 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各区与体内脏器的对应关系,见表1-1、表1-2。

表1-1 腹部脏器的投影

img12

表1-2 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img13

5.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

(1)定位点 ①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②鼻根:鼻骨与额骨相连处。③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④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⑤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⑥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

(2)定位线 ①人类学基准线(ABL):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即听眶线,为解剖学的水平线,与解剖学水平面平行。②听眦线(OML):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成12°角。③听鼻线: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成13°角。④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续,与同侧听眶线约成23°角。⑤听眉线(SML):外耳孔与眶上缘(或眉间)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成22°角。⑥瞳间线:两瞳孔间的连线。⑦耳垂直线(ARL):通过外耳孔与听眦线垂直的线。⑧眼窝中央线(眶间线,IPL):从正面看左右眼窝中点的连线。⑨眼窝下缘线(眶下线,IOL):从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缘的连线(图1-12)。

img14

图1-12 头部摄影基准点、线、面

(3)基准面 ①解剖学水平面:经颅骨听眶线,将头颅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水平断面。②正中矢状面:将头颅纵向分为左、右均等的两部分的切面。与其平行的面均称为矢状面。③耳垂额状面:沿外耳孔作解剖学水平面垂直线,将头颅分作前后两部分的冠状断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