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代CT机的结构特点
20世纪80年代末螺旋CT发明之前,CT的发展通常以代称呼,而螺旋CT出现后,CT的改进和发展则不再以代称呼。
1.第一代CT机(1970年) 旋转-平移扫描方式,多属头颅专用机。X射线管是油冷固定阳极,扫描X射线束是笔形束(单束),探测器2~3个,每次扫描获一层图像。缺点:射线利用率低,扫描时间长,一个断面需3~5 min。
2.第二代CT机(1972年) 旋转-平移扫描方式,多用于头部检查,扫描X射线束为5°~20°小扇形束,探测器3~20个。扫描时间缩短到20~90 s,每次扫描可获2层图像。缺点:由于探测器排列成直线,对于扇形的射线束其中心和边缘部分的测量值不相等,出现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常需做扫描后的校正。
3.第三代CT机(1976年) 旋转-旋转扫描方式,扫描X射线束为30°~45°宽扇形束,探测器300~800个,扫描时间缩短到2~9 s,每次扫描获一层图像。缺点:数据的采集以X射线管为焦点,扫描时需对每一个相邻探测器的灵敏度差异进行校正,否则由于同步旋转的扫描运动会产生环形伪影。
4.第四代CT机(1978年) 扫描只有球管的旋转,X射线束扇形角度达50°~90°,探测器达600~1500个,固定分布在360°的圆周上,扫描速度可达1~5 s。每次扫描获一层图像,可用于心脏等动态器官。
5.第五代CT机 又称电子束CT,扫描X射线束为30°~45°宽扇形束,864个探测器,扫描速度30~100 ms,一次扫描可获8层,可用于心脏等动态器官检查。
6.螺旋CT 扫描机架是连续、单向的旋转,射线束仍为大扇束( 30°~45°),探测器单层螺旋CT为800个左右,多层螺旋CT为5376~30464个,扫描速度0.33~1 s,每次扫描获1~640层图像。单层螺旋CT可以全身扫描,多层螺旋CT可进行全身及动态器官扫描。
各代CT扫描机的主要特性见表3-1。
表3-1 各代CT机扫描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