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开放性颅脑损伤
【概述】
开放性颅脑损伤多由锐器或火器直接造成,皆伴有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或有脑脊液漏。
致伤因素较多,可概括为打击伤和碰撞伤两大类。前者系因锐器或钝器打击在相对静止的头部所致;后者则为移动的头颅碰撞在相对固定的物体上而造成。因此,除头部的开放创伤之外,常有不同程度的脑对冲性损伤、剪应力性损伤和出血、水肿、感染等继发损害。
【临床表现】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有无继发性出血或感染而各异。
1.全身症状
(1)意识改变 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意识变化差别较大,轻者可以始终清醒,重者可出现持续昏迷;如果伤及脑干或丘脑下部时,病人常有去大脑强直及高热等表现。
(2)生命体征 开放性颅脑损伤多有失血,故常呈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即使没有颅内血肿,其生命体征的变化也多不典型。
(3)复合伤 复合伤的存在是引起休克的又一常见原因。常见的复合伤多为胸腹闭合性损伤。若颅脑伤重于复合伤,临床征象大多以脑伤为主,容易漏诊复合伤,特别是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不可忽视全身体格检查。
(4)癫痫 较闭合性颅脑损伤多见。
(5)颅内感染 开放性颅脑损伤常有异物、骨片、毛发被带入颅内,脑内创道又是良好的培养基,故较易感染。感染初期多为脑膜炎及化脓性脑炎,病人常有头疼、呕吐、颈强直、高热及脉速等毒性反应;晚期则往往形成脑脓肿。
2.局部体征 头部开放伤重者可见伤口裂开,颅骨外露,脑组织外溢,病人常处于濒危状态。轻者局部伤口可以很小,甚至被头发所掩盖,有时系钢针、铁钉、竹筷等致伤物,经眼眶、鼻腔或口咽刺入颅内。检查时应注意伤口的大小、方向及深度,对留置在创口内的致伤物暂勿触动,以免引起出血。根据受伤的部位、失血的多少或有无大量脑脊液流出,可以判断脑原发伤情况及有无静脉窦或脑室穿通伤。
3.脑部症状 因受伤部位和范围而异。常见的脑功能损害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视野缺损等;脑神经损伤多见于嗅、视、面及听神经;严重的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及脑干或基底节等重要结构,病人临床表现重,预后不良。
4.辅助检查
(1)X射线平片 对了解颅骨骨折线走向、凹陷深度、颅内异物、骨碎片分布以及气颅等情况均十分重要。只要病人情况许可,应作为常规检查。
(2)CT扫描 可以看到确切的损伤部位和范围,并能对异物或骨片的位置、分布作出精确的定位。特别是当颅内继发血肿、积液,或后期的脑积水、脑肿胀、脑穿通畸形及癫痫病灶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3)腰椎穿刺 目的在于了解颅内有无感染的征象,故仅在疑有炎症时始考虑此项检查或经鞘内给药。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开放性颅脑损伤可以直接看到创口,易于诊断。
2.但对颅内损伤的情况及有无继发性血肿、异物或感染灶则有赖于辅助检查。
3.X射线平片、CT或MRI对诊断很有帮助。
4.腰穿取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对合并颅内感染的诊断有直接价值。
【治疗】
尽早彻底清创,切除糜烂、坏死的脑组织,清除颅内异物或血肿,修复缺损硬膜和头皮创口,变开放性损伤为闭合性损伤。
清创应争取在48~72h内进行,如病人有休克,应先纠正休克。手术前后应用大量的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伤后3~6d者,伤口只做部分缝合或完全开放;伤后7d以上者或创口已严重感染者,不宜行清创手术,应使创面引流通畅,待感染控制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