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概述】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的统称,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发病率为10/10万,占脑血管疾病的15%。
引起蛛网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瘤(50%~80%),其次是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等,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血液病等。
脑动脉瘤好发于动脉分叉部,80%~90%见于脑底动脉环前部。特别是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与前交通动脉分叉处。
【临床表现和诊断】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40~70岁多见。发病突然,多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
1.症状体征 最常见的症状为突然发生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精神症状等,脑膜刺激征明显,部分患者有肢体运动障碍和颅神经受损。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并发症主要有动脉痉挛、急性交通性脑积水、上消化道出血等。
2.辅助检查
(1)CT检查 首选。怀疑有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人应尽早进行CT检查,对诊断蛛网膜下隙出血和鉴别无明显肢体瘫痪的脑出血很有帮助。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呈均匀一致血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脑脊液为血性脑脊液。但在做腰穿时应慎重。
(3)脑血管造影 在明确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原则上应进一步进行脑血管造影,以确定出血来源。
【治疗】
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祛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发。
1.内科治疗 ①脱水治疗,临床上常用甘露醇,成人每次用20%~25%甘露醇100~150ml,30min内静脉注完,6h后可重复使用1次。另外还常用甘油及利尿剂;②止血及防治再出血;③防治动脉痉挛及脑梗死,常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等。
2.外科治疗 目的在于根除动脉瘤避免再次出血。对于动脉瘤,可选用开颅处理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孤立术、瘤壁加固术等)和经皮穿刺栓塞动脉瘤。对于动静脉畸形应力争手术全切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