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概述】
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为零或接近于零。当腹腔内压力异常升高>20mmHg(2.7kPa)时,称为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Kron(1984)首先应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这一概念,当腹腔内压升高到一定水平,发生腹腔内高压,引起少尿,肺、肾及腹腔内脏灌注不足,结果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如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
引起ACS的最常见的临床情况包括:重度腹部创伤、重症胰腺炎、严重的腹腔内感染、腹腔内巨大血肿、腹主动脉瘤破裂、腹腔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气腹、腹壁张力性缝合、内脏和后腹膜水肿、休克或内脏缺血、烧伤、大量输液的一种并发症等。大量液体输入与微血管渗透性的改变协同造成明显的内脏水肿。
【临床表现】
有下述表现者要考虑ACS的存在:①急性腹胀和腹壁紧张;②液体复苏后心率加快和(或)血压下降;③吸气压峰值逐步增加、出现低氧血症,必须增加FiO2值;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⑤出现少尿或无尿,但复苏之后应用利尿剂无效。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可考虑诊断本病,最终确诊需要进行腹腔内压力的测定。IAP的测定方法:用Foley尿管经尿道测膀胱压或者直接穿刺膀胱置管测压。仰卧位取耻骨联合处为零点,水柱高度代表腹内压值。腹部手术后IAP变化在3~15mmHg(0.4~2.0kPa),此压力低于10mmHg(1.33kPa)属正常范围,ACS时膀胱测压大于20mmHg(2.67kPa)。
【治疗】
强调监测膀胱压的重要性,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应常规留置尿管监测膀胱压。一般来说,慢性ACS无须特殊处理,祛除病因即可。腹腔减压能够有效逆转器官功能障碍。常用的减压措施有:穿刺引流、手术减压、腹腔镜减压、血液超滤或促进肠蠕动等。对于大量腹水引起的急性ACS,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多能缓解症状,但短期内易重复出现ACS。将IAP超过25~30mmHg(3.33~4.0kPa)作为选择开腹减压指标。当药物治疗、引流减压不能阻止ACS的进程时,在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少尿之前,出现腹部膨胀和气道压力增加时应及时进行开腹减压。再次切开先前的腹部切口,在无剖腹病人经白线切开进入腹腔。手术切口要大,确保有效减压。也有人主张一旦腹内压升高就应再次开腹探查。清除血块或血肿,取出腹腔内填塞物,达到腹腔减压效果。将筋膜暂时缝合防止筋膜缺损和内脏脱出。时常腹壁切口不能被再次缝合,可临时用人造皮覆盖内脏,还可用可吸收网关腹,或者用非粘连性合成补片暂时性将腹壁疏松缝合减轻腹腔高压。腹腔内压降低后肾脏将迅速反应而利尿,心、肺功能也会立即改善。经上述处理,使病人渡过难关。6~12个月后再行腹壁疝修补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