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绵状血管瘤快进慢出的原因

海绵状血管瘤快进慢出的原因

时间:2024-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血管瘤破裂出血,婴幼儿自发性破裂多见。2.鉴别诊断 应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特别是小血管瘤与小肝癌的鉴别,可结合病人一般状况、病程、肝功能、乙肝感染病史、AFP及CT或MR多种影像学检查以资鉴别诊断。血管瘤捆扎术 适合于肝脏表面或小于15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四周应有正常肝组织,而不适合做肝切除者。

第五节 肝海绵状血管瘤

【概述】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本病多见于30~50岁女性,可单发,也可多发,左右叶均可发生,但以右叶多见;肿瘤小者肉眼不可见,大者可达数千克,甚至十余千克。

肝海绵状血管瘤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部分学者认为本病与雌性激素有关。

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血管瘤破裂出血,婴幼儿自发性破裂多见。部分病人可能出现某些凝血因子的减少,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出血及溶血死亡

【临床表现】

1.肿瘤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多于查体超声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行剖腹手术时偶然发现。

2.肿瘤较大时,表现为上腹部或右季肋区不适或疼痛,腹围增大,腹部包块等。

3.部分病人可能出现某些凝血因子的减少,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低纤维蛋白血症。

4.体征 上腹部包块,表面光滑,质软,压之能缩小,有弹性,轻压痛。

5.B超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强回声,有网格状改变;CT强化后具典型的“棉花团”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B型超声、增强CT或MRI,不难对肝血管瘤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应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特别是小血管瘤与小肝癌的鉴别,可结合病人一般状况、病程、肝功能、乙肝感染病史、AFP及CT或MR多种影像学检查以资鉴别诊断。

【治疗】

1.随诊观察 小而无症状的肝血管瘤不需处理,可定期行B超随诊观察。

2.手术治疗 适用于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者;有明显症状者;肿瘤增长速度较快者。

(1)肝血管瘤切除术 单发的或局限在肝脏一叶的肝血管瘤,可实施局部肝切除或肝段、肝叶,乃至半肝、肝三叶切除。

(2)血管瘤捆扎术 适合于肝脏表面或小于15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四周应有正常肝组织,而不适合做肝切除者。捆扎后可行肿瘤放射,能促进肿瘤机化、控制生长。

(3)肝动脉结扎术和肝动脉栓塞术 适用于范围广泛的病变,或病变近肝门区,不宜手术治疗。

(4)微波固化和冰冻治疗 目前尚未推广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