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屈指肌腱损伤

屈指肌腱损伤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指活动法 手指的主动活动通常可判断肌腱的功能情况,当固定近侧指间关节时,如果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主动屈曲,说明指深屈肌腱断裂,在拇指应稳定拇指掌指关节来检查;当固定掌指关节时,如果近、远侧指间关节都不能主动屈曲,提食指深和浅屈肌腱可能均已断裂。证明单纯指浅屈肌腱断裂而指深屈肌腱完好的方法:保持伤指相邻两指处于完全伸直位,如果患指指浅屈肌腱断裂,近侧指间关节通常不能屈曲,但不适于食指。

第六节 屈指肌腱损伤

【概述】

1983年,手外科国际联合会第一次国际会议将指屈肌腱分为5区(图69-12)。

img151

图69-12 指屈肌腱分区

1.Ⅰ区(腱末端区) 2~4指中节指骨或拇指近节指骨的中部,至末节指骨掌侧基底指深屈肌腱或拇长屈腱止点。此区内只有一条屈肌腱,断裂后可争取一期修复,效果一般较好。

2.Ⅱ区(鞘管区) 又称为无人区,从位于远侧掌横纹平面至中节指骨中部,即指浅屈肌腱的止点处;在拇指是第一掌骨头颈部至近节指骨中部。此区内的指深、浅2条屈肌腱,并且坚韧而狭窄的指纤维鞘管内,较难处理,效果较差。

3.Ⅲ区(手掌区) 自腕横韧带远侧缘至屈指肌腱鞘管的近端。

4.Ⅳ(腕管区) 为狭窄的共同通路,有9条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9条肌腱在腕管内排列成3层,浅层为中、环指的指浅屈肌腱;中间层为示、小指的指浅屈肌腱;深层为拇长屈肌腱和4条指深屈肌腱。

5.Ⅴ区(前臂区) 从肌腱起始部至腕横韧带近侧缘,此区肌腱修复后粘连较少,效果好。

【临床表现和诊断】

1.外伤史 有明确的外伤史,多为开放性损伤。有时为闭合性损伤,比如手指突然钩重物造成指深屈肌腱断裂。

2.临床表现及体征 最明显的是所驱动的关节主动活动消失,活动伤手时可能引起疼痛,在检查指屈肌腱损伤时却常常会出偏差。习惯上说“手指可以指路”,即手指的状态可以提示损伤的结构,一个手指的深、浅屈肌腱都断裂时,手指处于非自然的过伸位置,与正常指比较将更加明显(图69-13,图69-14)。用下几种被动的手法检查可加以确定。

img152

图69-13 休息位时手指伸直位,指浅深肌腱均断裂

img153

图69-14 休息位时手指屈曲位,屈指肌腱未断裂

(1)手指活动法 手指的主动活动通常可判断肌腱的功能情况,当固定近侧指间关节时,如果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主动屈曲,说明指深屈肌腱断裂,在拇指应稳定拇指掌指关节来检查;当固定掌指关节时,如果近、远侧指间关节都不能主动屈曲,提食指深和浅屈肌腱可能均已断裂。证明单纯指浅屈肌腱断裂而指深屈肌腱完好的方法:保持伤指相邻两指处于完全伸直位,如果患指指浅屈肌腱断裂,近侧指间关节通常不能屈曲,但不适于食指。如果损伤位于腕部,即使有屈肌腱断裂,指间关节仍能主动屈曲,但力量减弱。

(2)伸屈腕法 被动伸腕时,伤指不会出现正常的“腱固定”性屈指。同样屈曲腕关节时,则伤指出现比正常手指更大的、无拮抗的过伸。

【治疗】

1.手术目的、要求 任何部位的屈肌腱损伤都应被修复,指深、浅屈肌腱同时损伤时,全部修复比单纯修复指深屈肌腱效果好。损伤的腱鞘容易修复的就应该修复腱鞘,修复时至少要保留屈肌腱鞘的A2(近节指骨体)和A4(中节指骨中部)滑车区域。手术目的是将肌腱断端对合,或将肌腱端固定于邻近的肌腱、骨上,并在愈合期间保持其位置不变。

这要求缝线牢固缝合,断端对合平滑且间隙最小,对肌腱血供干扰小、有足够强度承受早期锻炼。单股不锈钢丝虽然具有最大的抗拉强度,但不易操作;可吸收线肠线类术后强度过早变弱不能应用;编织的聚酯缝线效果较好。缝合方法常用的是改良Bunnell法、改良Kessler缝合法等(图69-15),但应牢记,没有任何缝合材料或缝合方法可允许术后早期无限制地主动活动。在肌腱修复后的前10d,肌腱强度明显减弱;10d后强度逐渐增加,术后10~12周可以在康复训练中施加相当大的主动用力。

img154

图69-15 常用肌腱缝合方法

2.屈肌腱修复的时机 能一期修复肌腱,不要延迟至二期再修复肌腱,延迟修复时可能需要肌腱移植。

3.缝合方法

(1)Ⅰ区 有止点残端的,可直接缝合;若从止点撕脱,可用抽出钢丝缝合法将近端拉至远侧残端,钢丝在背侧打结。

(2)Ⅱ区 对无人区的一期修复已被广泛接受,失败常常是由于滑车区粘连造成。此区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同时修复腱鞘的缺损。

(3)Ⅲ区 所有肌腱均可一期修复。

(4)Ⅳ区 有条件的均应一期修复,并通过“Z”形延长缝合腕横韧带。

(5)Ⅴ区 修复效果较好,单纯的掌长肌腱撕裂可不修复。

术后以石膏托固定腕指关节屈曲位3~4周,术后2周拆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