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病原体传染病

其他病原体传染病

时间:2024-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存而不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的最小微生物,无细胞壁,因此应用青霉素及其他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无效。立克次体是既具有细菌特征又具有病毒特征的微生物。与病毒相似的方面是,立克次体只能在细胞内生存和繁殖。螺旋体主要通过疫水、排泄物和消化道传播,感染疾病往往是急性传染病,累及全身各器官。

第四章 其他病原体传染病

细菌和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除此之外,我们的环境中还包括各式各样其他的病原体。这其中包括:朊毒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朊毒体是一种仅有蛋白而似乎缺少核酸的新发现的感染性病原体,其朊毒体蛋白是其唯一的组分,作用于核酸的灭活措施均不能导致其失活,只有作用于蛋白的失活措施才有效。主要通过进食含有朊毒体的动物内脏或脑组织感染人和动物,造成宿主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包括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纤维网内的小血管呈海绵状。牛感染后发生的海绵状脑病就是俗称的“疯牛病”。目前人类感染被认识的只有5种朊毒体病:库鲁病、克雅病、新型克雅病、格斯穆曼综合征和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衣原体是一种近似于细菌的病原体,体内具有DNA、RNA两种核酸,但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不仅由宿主细胞提供其能量,还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主要以吞饮方式被宿主细胞摄入而致病,可形成持续或反复感染,对抗生素极为敏感,但疗程必须足够。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存而不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的最小微生物,无细胞壁,因此应用青霉素及其他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无效。

立克次体是既具有细菌特征又具有病毒特征的微生物。类似细菌的方面是,立克次体有酶系统和细胞壁,耗氧且可被抗生素控制或破坏。与病毒相似的方面是,立克次体只能在细胞内生存和繁殖。立克次体通常在蜱、螨、蚤和虱的体内生存,可通过这些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给人。

螺旋体是一种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分5个属:包柔氏螺旋体属(又名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脊螺旋体属、螺旋体属。前三属中有引起人患回归热、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的致病菌,后两属不致病。螺旋体主要通过疫水、排泄物和消化道传播,感染疾病往往是急性传染病,累及全身各器官。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多种真菌的孢子在环境中无处不在,空气中就常常悬浮着这些孢子。在落到皮肤上或被吸入肺部的各种各样孢子中,有的能引起轻微的感染,仅在罕见的情况下才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少数几种真菌,如念珠菌的多数菌株能在人体体表或肠道内正常存活。这些正常机体定居者仅偶尔引起皮肤、阴道或口腔的局部感染,而少有更多的危害。但是,某些真菌株有时可导致肺部、肝脏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严重感染。对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来说,真菌特别易于引起感染。例如,艾滋病患者或正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更易于发生严重的真菌感染。

寄生虫是一病原生物体,如单细胞生物(原虫)或蠕虫,它们通常寄生于比其大得多的生物体(宿主)内。寄生虫感染常见于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农村,在发达国家中罕见。然而,发达国家的人们旅游于发展中国家可感染寄生虫,而不知不觉地将感染带回家,因其在本国不常见而不易诊断。蠕虫主要是通过口腔进入身体,部分是经皮肤而入体内。肠道感染者可停留在肠道或穿过肠壁而感染其他器官。若医生怀疑感染寄生虫者,应取血、粪便或尿标本作实验室检查,也可抽取可能感染器官或组织的液体送检。这些标本通常需反复检查找寄生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