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神经科学

中国神经科学

时间:2024-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林可胜的研究工作和科学活动的影响,神经生理在中国有了很好的开端。《中国生理学杂志》质量至高,有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生理学家埃科斯翘首以盼的时期。从他到美国后至1969年去世以前,林可胜一直关心中国的科学、特别是与神经有关的学科的发展。当我们追溯中国神经科学的起源时,我们可以发现林可胜是一位在科学、品位、人格等多方面令人引以为自豪的、爱国的先驱科学领袖。

十六、中国神经科学生理学鼻祖——林可胜

img78

图3.16 林可胜

林可胜(Robert Kho-Seng Lim,1897-1969,见图3.16),新加坡华侨,中国神经科学鼻祖,也是中国生理学鼻祖。他是很早为世界科学界认同的华裔科学家之一,在生命科学家中更是特别早的。他是中央研究院创始院士,也是生命科学界第一位华裔美国科学院院士。

1897年10月15日生于新加坡,父亲林文庆亦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教育家。1919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1925年回到中国,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他是协和医学院第一位华人系主任。他从事过神经生理研究,并以高标准和高要求造就了一批人才。他创办创立了英文的《中国生理学杂志》和中国生理学会。神经生理在这个杂志和学会里都占相当重要位置。因为林可胜的研究工作和科学活动的影响,神经生理在中国有了很好的开端。《中国生理学杂志》质量至高,有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生理学家埃科斯翘首以盼的时期。这在所有中文科学刊物历史上现在仍然是一个可以自豪的记录。

抗战时期,林可胜进入当时的中国政府和军队任职,包括创立全军救护系统、并曾亲上前线救护(出现过林在危急情况迫使下自己琢磨出开火车的故事)。以后又创办国防医学院(现在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和台湾的国防医学院)。1948年,蒋介石拟委任他为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但他坚辞不就,而于1949年5月去美国。想当年他怀着发展中国现代生理学的雄心壮志而慨然归国,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使我国的生理学已粗具规模。在经历了8年抗战的磨难之后,正拟大展宏图,但面临的却是全面的内战和人事的难处,迫使他不得不远离祖国,他曾对亲密的朋友表示离开祖国的悔恨心情。到美国后,他先后任伊利诺大学客座生理研究教授、克莱顿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药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后,他又受聘于印第安纳州迈尔斯实验所(Miles Lab),负责生理、药理研究工作及医学科学研究指导,直到1967年退休。

1969年7月8日,我国生理学的一代宗师林可胜在异国他乡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因患食道癌在牙买加的京士敦逝世,终年72岁。从他到美国后至1969年去世以前,林可胜一直关心中国的科学、特别是与神经有关的学科的发展。他可能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在英文刊物上引用中国文章的科学家。当我们追溯中国神经科学的起源时,我们可以发现林可胜是一位在科学、品位、人格等多方面令人引以为自豪的、爱国的先驱科学领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