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织学结构

组织学结构

时间:2024-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呈放射状排列。釉质中有些部位钙化程度底,含有机物较多,在光学显微镜下形成特殊的结构,按形态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命名。该处的基质钙化不全,并含有大量的釉质蛋白。目前认为它与成牙本质细胞胞浆突的末端膨大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有关。

二、组织学结构

(一)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

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enamel rod)。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呈放射状排列。在窝沟处,釉柱由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图1-2)。

釉柱自釉质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较直,称为直釉;而内2/3弯曲,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gnarled enamel)(图1-3)。

img3

图1-2 釉柱排列方向模式图

img4

图1-3 绞釉

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纵剖面可见有规律间隔的横纹,横纹之间的距离约为4μm,相当于釉基质每日形成的量。横纹处矿化程度稍低,当牙轻度脱矿时横纹较明显。

光镜下釉柱的横剖面呈鱼鳞状(图1-4)。电镜下观察呈球拍样,有一个较大的近乎圆形的头部和一个较细长的尾部。相邻釉柱以头尾相嵌的形式排列(图1-5)。釉柱由扁六棱柱形晶体组成。晶体在釉柱的头部互相平行排列。它们的长轴(C轴)平行于釉柱的长轴,而从颈部向尾部移行时,晶体长轴逐渐与釉柱长轴成一角度,至尾部时已与釉柱长轴呈65°~70°的倾斜(图1-6)。因此,在一个釉柱尾部与相邻釉柱头部的两组晶体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称为釉柱间隙,正是这类间隙构成了所谓的釉柱鞘(enamel rod sheath),形成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

img5

图1-4 光镜下釉柱的横剖面

img6

图1-5 电镜下釉柱的横剖面

img7

图1-6 釉柱及晶体排列模式图(R为釉柱,C为晶体)

(二)无釉柱釉质(rodless enamel)

在近釉质牙本质界处最先形成的釉质和多数乳牙及恒牙表层约30μm厚的釉质均看不到釉柱结构,高分辨率电镜下可见晶体相互平行排列。内层无釉柱釉质被认为可能是成釉细胞在最初分泌釉质时托姆斯突尚未形成所致;而外层则可能是成釉细胞分泌活动停止以及托姆斯突退缩所致。提示:托姆斯突的形成可能影响其所分泌晶体的排列方向,造成釉柱内出现不同方向排列的晶体,而形成釉柱结构。

(三)釉质的特殊结构

釉质中有些部位钙化程度底,含有机物较多,在光学显微镜下形成特殊的结构,按形态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命名。

1.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 of enamel) 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lines of Retzius),在低倍镜下观察釉质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在纵剖磨片中,生长线自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图1-7),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图1-8)。在横剖磨片中,生长线呈同心环状排列。釉质生长线是釉质周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与树的年轮类似,其宽度和间距因发育状况变化而不等。发育不良的牙其生长线更为明显。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加重了的生长线。这是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而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neonatal line)。

img8

图1-7 釉质生长线(牙尖部)

img9

图1-8 釉质生长线(牙颈部)

2.釉板(enamel lamellae) 釉板是一薄层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在釉质内,有的达釉牙本质界,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图1-9)。釉板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在釉质发育时期由于某些釉柱排列急剧变化或矿化差异而发生应力改变的结果。该处的基质钙化不全,并含有大量的釉质蛋白。若裂缝发生于萌出以后,则口腔内的有机物可进入裂缝。釉板内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可成为致龋菌侵入的通道。特别是在窝沟底部及牙邻面的釉板,被认为是龋发展的有利通道。但绝大多数釉板是无害的,而且也可以因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而发生再矿化。

img10

图1-9 釉板

3.釉丛(enamel tufts) 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图1-10),其高度为釉质厚度的1/4~1/3。釉丛是一部分矿化较差而相对蛋白含量较高的釉柱,这些釉柱在不同的平面及不同的方向重叠投射,形成丛状的影像。

img11

图1-10 釉丛

4.釉梭(enamel spindle) 釉梭是位于釉牙本质交界处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部位较多见。目前认为它与成牙本质细胞胞浆突的末端膨大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有关。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图1-11)。

5.釉质牙本质界(enamel-dentinal junction) 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面称为釉质牙本质界(又叫釉牙本质界),其交界面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图1-12)。从三维的角度来看,整个釉质牙本质界是由许许多多紧挨着的圆弧形小凹所构成,小凹突向牙本质,而凹面正与成釉细胞的托姆斯突的形态相吻合。

img12

图1-11 釉梭(牙纵磨片,箭头所示)

img13

图1-12 釉质牙本质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