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一)釉质的代谢活性
釉质中没有细胞,也没有血液循环,然而,釉质仍具有一定的代谢活性。组织学研究证实,在釉质中晶体之间有微细的缝隙;同时,在釉丛、釉梭和釉牙本质界等处有机物分布较多,这些结构形成了釉质营养的通道。包括钙、磷离子在内的营养物质可由牙髓和牙本质经这些通道输送。年轻时的釉质组织类似于一个半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因有机物等进入釉质而使其颜色变深和通透性下降,釉质代谢减缓。当牙髓发生坏死后,其釉质代谢将进一步受到影响,釉质失去正常的光泽,变为灰黑色,质地变脆、易裂。
(二)在釉质表面有小的点隙和狭长的裂沟
点隙、裂沟内细菌和食物残渣容易滞留且不易清洁,故常成为龋的始发部位。若能采取措施早期封闭这些点隙、裂沟,则对龋的预防有一定帮助。随年龄的增长,点隙、裂沟可逐渐磨平,该部位龋的发生率也趋于下降。
(三)临床上常用氟化物来预防釉质龋的发生
这是因为氟离子进入磷灰石晶体中,置换了和OH-,使釉质的晶体结构变得更为稳定,从而可增强釉质的抗龋能力。
(四)釉柱的排列方向在临床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手术时若需要劈裂釉质,则施力方向必须尽量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龋齿制备洞型时,不宜保留失去牙本质支持的悬空釉柱,否则在充填后,此种薄而无牙本质支持的釉质受到压力后易碎裂,使窝洞边缘产生裂缝,容易引起继发龋。
(五)釉质表面酸蚀是临床进行树脂修复、窝沟封闭或正畸时带环黏固前的重要步骤
其机制在于通过酸蚀使釉质无机磷灰石部分溶解而形成蜂窝状的粗糙表面,以增加固位力。而目前认为,釉质表面的溶解往往与釉柱和晶体的排列方向有关,因此,在对无釉柱釉质(尤其是乳牙)进行酸蚀处理时,应适当延长酸蚀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