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牙根的形成
牙根发育开始于牙冠发育即将完成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这些增生的上皮呈双层,称为上皮根鞘或赫特威(Hertwing)上皮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HERS)(图7-19)。上皮根鞘的内侧面包围着牙乳头细胞,上皮根鞘的外面被牙囊细胞包绕,上皮根鞘内侧的牙乳头细胞也向根尖增生,其外层细胞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进而形成牙本质并沉积钙化于牙颈部和牙根部。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形成约45°弯曲,呈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为上皮隔。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这是未来根尖孔的雏形。在牙根形成的过程中上皮隔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牙根的增长,牙胚不断向口腔方向移动,同时不断有新的牙本质基质分泌。当牙本质形成以后包绕牙根的上皮根鞘断裂,形成网状(图7-20),牙囊细胞穿过根鞘上皮,进入新形成的牙根牙本质表面,并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图7-21),成牙骨质细胞在牙本质表面分泌胶原纤维与其中的胶原交错结合。以后又分泌的基质将牙周膜纤维埋入其中,随后邻近的牙本质中的磷灰石晶体及附近的成纤维细胞启动了牙骨质矿化。牙骨质发生呈现活跃期和静止期交替过程,伴随牙根的牙本质生长,直到牙根发育完成。
图7-19 上皮根鞘的变化
图7-20 上皮隔
图7-21 成牙骨质细胞
上述形成的牙根为单根。多根牙的形成,在根分叉区形成前,与单根牙相似。多根形成时,首先在上皮隔上长出两个或三个舌形突起,随后突起增生伸长,与对侧突起相连,将上皮隔围成的单一孔分隔为两个或三个孔,将来就形成双根或三根(图7-22),之后其发育过程与单根牙相同。因此,牙根的发育数量、形态、长度等都是由上皮隔和邻近的外胚间充质细胞所决定的。
图7-22 多根牙齿的牙根形成
根部发育出现异常往往与上皮根鞘有关,如果上皮根鞘连续性被破坏,或在根分叉处上皮隔的舌侧突起融合不全,则不能诱导出成牙本质细胞,而引起牙本质缺损,形成侧支根管,牙髓和牙周膜相通。
若上皮根鞘没在规定时间断裂,则牙囊的间充质细胞不能与该处牙本质接触,不能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牙骨质。因而在牙根表面特别是在牙颈部,没有牙骨质覆盖,牙本质暴露,从而可引起牙颈部牙本质过敏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