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乳恒牙交替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列到儿童3岁时已经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的数目、大小和牙周组织的力量等,都不能适应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从6岁左右开始,乳牙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恒牙有规律地萌出,到12岁左右,全部为恒牙代替。乳牙虽然在口腔中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对儿童的颌面部发育和咬合关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乳牙脱落是牙根的吸收和丧失牙周组织支持而导致的结果。由于颌骨内恒牙胚的发育及牙合向移动,使恒牙胚与乳牙根之间的结缔组织中,发生了一些组织学变化,局部血管充血,肉芽组织形成,并分化出多核破骨细胞,引起乳牙根部牙骨质、牙本质和牙槽骨的吸收。继而肉芽组织与牙髓融合,牙髓也转化为肉芽组织,参与乳牙吸收过程。当乳牙根部被吸收到一定程度后,牙即逐渐松动。但这种吸收也不是一直持续进行的,存在静止期和活跃期相间隔现象。静止期可以发生骨和牙骨质的沉积,使牙齿产生部分再附着,因而乳牙松动和固定交替出现。但吸收过程大于修复过程。在牙根吸收的同时,牙周膜和牙髓也被吸收,牙周纤维因吸收而断裂,部分成纤维细胞胞质中充满胶原,不能正常分泌。另一些细胞出现凋亡现象。牙龈上皮向乳牙根下方增生,乳牙逐渐失去与深层组织的附着,最终脱落。因此,脱落的乳牙有较短的牙根,或没有牙根,根面呈蚕食状,与牙根折断容易区别。
乳牙根面吸收的部位可因恒牙胚的位置而异。随着恒牙胚的萌出,压力首先作用于恒牙与乳牙之间的隐窝骨。骨隔失去后,牙胚移动到乳前牙根的舌侧,近根尖l/3处(图7-28),所以乳前牙根的吸收是从这里开始。随着恒牙胚向牙合面和前庭方向移动,乳牙根吸收也在这两个方向展开。恒前牙冠移至乳牙根的正下方,引起牙根的水平吸收。乳磨牙根吸收是从根分叉开始的,先是根间骨隔被吸收,然后乳牙根面发生吸收。同时牙槽突继续生长,高度增加以容纳伸长的恒牙根。恒牙胚继续萌出,乳牙根完全被吸收,最后乳牙脱落,恒前磨牙进入乳磨牙的位置(图7-29)。
如果恒牙胚的双向移动(牙合向与颊向)不充分,乳牙根不能被完全吸收,恒牙的萌出就会发生异常,常见的有恒下前牙在乳牙的舌侧萌出,呈双层牙现象,甚至恒牙阻生而不能萌出。
图7-28 恒牙萌出过程中骨隔及乳牙根的吸收
图7-29 前磨牙进入乳磨牙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