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肺结节性质的鉴别
【病例】
(1)病例摘要
1)病例1 ①病史:女性,59岁,剑突下不适10余天,伴胸闷、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显示:右肺上叶近肺门处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书同),并行胸部能谱CT扫描。②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③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肺)凝血块中可见呈慢性炎改变的纤维组织,其内可见少数类上皮细胞样细胞,诊断为炎性假瘤。
2)病例2 ①病史:男性,43岁,发现左肺占位半个月余,无咳嗽、咳痰、发热、胸闷,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10余天,复查CT病灶无明显变化。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行能谱CT扫描检查。②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③实验室检查:肿瘤生化指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9.9%(正常值0.5%~5%,全书同)。手术病理诊断:(左上肺)肉芽肿性炎,结合组织化学,符合隐球菌感染。
3)病例3 ①病史:男性,61岁,发现右肺占位6个月余,于当地医院行支气管镜取活检组织病理提示炎性病变,予“抗炎”治疗效果差,后复查CT显示右肺病灶无明显变化,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我院,行能谱CT扫描。②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③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右肺)血凝块中见少量散在呈腺样排列的轻度异性上皮细胞,符合腺癌。
(2)能谱CT检查图例 病例1参见图2.1①②、图2.2①④及表2.1;病例2参见图2.1③④、图2.2②④及表2.1;病例3参见图2.1⑤⑥、图2.2③④及表2.1。
图2.1 动脉期及静脉期不同病灶的能谱CT扫描图像
图2.1(续) 动脉期及静脉期不同病灶的能谱CT扫描图像
注解:3例病灶最大截面直径均小于3cm,边界清晰。图①~⑥为70keV单能量图像,其中图①和图②分别为炎性假瘤的动脉期与静脉期,图③和图④分别为肉芽肿性炎的动脉期和静脉期,图⑤和图⑥分别为肺癌的动脉期和静脉期。3种病灶形态学相似,强化特征无明显差异,难以直接区分。
图2.2 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
图2.2(续) 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
图2.2(续) 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
注解:图①炎性假瘤动脉期与静脉期能谱曲线的对比:病灶在同一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静脉期较动脉期高,表明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明显。图②肉芽肿性炎动脉期与静脉期能谱曲线的对比:感兴趣区在同一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静脉期较动脉期低,表明动脉期较静脉期强化明显。图③肺癌动脉期与静脉期能谱曲线的对比:病灶在同一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静脉期较动脉期高,说明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明显。图④3个病灶静脉期与动脉期不同单能量水平下CT值差值(△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的比较:炎性假瘤与肺癌曲线走行一致,△CT值均为正值,肉芽肿性炎与前两者相反,△CT值为负值。
表2.1 3个病灶碘基值及碘基比值比的比较
注解:动脉期碘基值比=动脉期感兴趣区碘含量/同层面降主动脉碘含量;静脉期碘基值比=静脉期感兴趣区碘含量/同层面降主动脉碘含量;碘基比值比=静脉期碘基值比/动脉期碘基值比。碘基值比,即标准化碘浓度,为消除个体差异,使不同病灶之间的定量数据更具有可比性。动脉期肉芽肿性炎碘基值比最高,炎性假瘤及肺癌较低,且二者相差不大,提示动脉期肉芽肿性炎摄碘量最高;静脉期肉芽肿性炎碘基值比最低,炎性假瘤及肺癌较高,且肺癌较炎性假瘤高,提示静脉期炎性假瘤及肺癌的摄碘量持续增加,但肉芽肿性炎明显降低。根据碘基比值比发现,从动脉期至静脉期,炎性假瘤及肺癌的摄碘量持续增加,且肺癌增加的比例更大,但是肉芽肿性炎的摄碘量却降低。
【扫描方案】
采用能谱扫描模式,电压行高低能量(80kVp和140kVp)瞬时切换(0.5ms),电流为自动毫安(mA)技术。转速0.5s/r,螺距1.375∶1,重建层厚0.625mm,重建层间距0.625mm;对比剂流速3.5ml/s。
【病案分析】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内单发的直径≤3cm的圆形、类圆形或形态不规则的局限性病灶,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卫星病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1]。
SPN在临床上相当常见,恶性SPN多为肺癌(lung cancer),其次为单发转移瘤;良性SPN又可分为炎性组[如炎性肉芽肿(inflammatory granuloma)]及良性组[如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错构瘤、结核球等][2]。CT是临床检出和诊断SPN的最主要手段。传统CT检查及研究主要关注SPN形态学方面的特征,如大小、形态、边界、密度等,虽然良恶性SPN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差异[3],但存在同病异影或异病同影的现象。SPN的CT动态增强(包括肺灌注)虽然可以反映SPN微循环的定量灌注信息,在鉴别SPN的良恶性方面也已被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SPN动态增强(包括肺灌注)增加了患者X射线辐射的剂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以上不足。
能谱CT成像使用能谱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单能量成像(monochromatic energy imaging)和物质分离(material decomposition)两大功能。不同的物质对于不同能量的X射线吸收特征不同,这是由组成物质的化学分子结构决定的。能谱CT能够提供40~140keV的101个单能量图像,基于不同能量的X射线下组织相对应的CT值衰减变化,得出能体现组织化学成分的能谱吸收曲线[4],碘对比剂的注入增强了不同性质病灶质量吸收系数的差别,从而引起CT值差别的增大,反映不同物质特性的能谱曲线斜率也较大,从而有助于不同性质病灶的鉴别。能谱CT成像中的物质分离功能可以定量分析物质成分,将CT增强对比剂的碘物质在病灶内的分布状态进行定量分析,可有效反映病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结合不同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可解释本组3例不同性质肺结节的能谱参数:炎性病灶可能因处于炎症状态下,呈现大量扩张的成熟毛细血管,病灶局部血流速度增快、对比剂经淋巴管回流加快[5],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炎性肉芽肿动脉期强化明显,而静脉期强化程度迅速降低的现象。恶性结节内可见丰富的不成熟肿瘤微血管,可引起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容积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因此,肿瘤组织中对比剂的流出往往迟于正常组织;乏血管性的良性结节中进入的对比剂少于恶性结节,而且良性结节中对比剂的扩散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5];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肺癌及炎性假瘤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明显,且肺癌碘基比值比高于炎性假瘤的现象。
综上所述,能谱CT成像可以对不同肺结节进行鉴别,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
(关牧娟 高剑波)
参考文献
[1]徐钐,周四清,温生贵,等.孤立性肺结节CT形态学征象的Fisher判别[J].放射学实践,2011,26(2):180-182.
[2]章跃舞,吴渭贤,余新春,等.双能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2):176-179.
[3]Eun Jin Chae,Jae-Woo Song,Joon Beom Seo,et al.Clinical Utility of Dual-Energy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Initial Experience[J].Radiology,2008,249(2):671-681.
[4]刘金刚,刘亚,李丽新,等.CT能谱成像在诊断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性质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31-735.
[5]张敏鸣,周华,邹煜.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3):263-2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