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乳恒牙替换

乳恒牙替换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鉴别诊断 乳恒牙替换不能正常进行,而导致乳牙滞留或早失等现象,称为乳恒牙异常替换、乳牙滞留。多数认为,凡接近换牙年龄,恒牙已萌出,乳牙未脱落,或者恒牙未萌出,但已超正常换牙年龄极限仍未脱落的乳牙,均应视为乳牙滞留。晚期滞留首先应拍摄X射线片判明有无恒牙。如有恒牙,则应视恒牙状况,如能用正畸方法使恒牙萌出,应拔除滞留乳牙,否则应予保留。

第五节 乳恒牙替换

【概述】

牙齿萌出顺序为乳牙一般从6个月开始萌出,至25岁左右全部长齐,乳牙顺序为1-2-3-4-5。恒牙一般从6岁开始萌出,至12岁左右(除第三磨牙外)基本出齐,恒牙顺序为6-1-2-4-3-5-7。萌出时间的范围,乳牙为1~2个月,恒牙为1~2岁,值得注意的是牙齿萌出的时间个别差异较大,下颌乳中切牙萌出时间,早的为4个月,晚的为13个月;下颌恒中切牙萌出的时间早的为4岁,晚的为8岁,同名牙的萌出顺序一般相差较小。因此判断牙齿萌出时间是否正常时,同名牙比较更加准确。

【临床表现】

牙齿萌出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1.乳牙萌出时,为了刺激牙龈使牙齿破龈,有的小儿喜欢吮咬乳头(哺乳时)或手指。此时可给一个人工橡皮乳头代替。牙齿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使唾液分泌增多,由于小儿口底浅又不能吞咽过多的唾液而出现暂时性流涎,随年龄的增加可自动消失。

2.磨牙萌出时远中咬合部分龈瓣覆盖,其间滞留食物残渣,有利细菌生长繁殖可发生冠周炎和龋齿。临床上常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涂碘合剂或切除龈瓣。牙齿萌出时,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牙槽骨疏松,牙周附着不牢固,不良习惯等外力易使牙齿移位而导致错颌畸形。此期应注意训练儿童正常咀嚼和纠正咬唇、吮指等不良习惯。

3.当发现牙齿萌出异常,应借助于X射线片等必要检查手段,确定是否具有牙错位或各种阻萌因素,制定相关的治疗措施。定期复诊密切动态改变牙齿萌出情况,多间隔半年检查。通过口内检查和X射线片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牙齿松动 当乳牙牙根吸收至根尖1/2时,临床上开始出现牙齿松动,根吸收在进行期加重,静止期就维持,修复期反而减轻稍趋于稳固。

(2)咬合痛 乳牙在脱落前期牙根已吸收,牙周附丽基本消失,咀嚼食物时压迫软组织,可有咬合痛,影响进食时可拔除。否则待其自行脱落。

2.鉴别诊断 乳恒牙替换不能正常进行,而导致乳牙滞留或早失等现象,称为乳恒牙异常替换、乳牙滞留。一般认为,乳牙到了换牙年龄而未脱落,就称为乳牙滞留,但乳牙脱落年龄往往因个体差异较大而不便统一掌握。多数认为,凡接近换牙年龄,恒牙已萌出,乳牙未脱落,或者恒牙未萌出,但已超正常换牙年龄极限仍未脱落的乳牙,均应视为乳牙滞留。前者为早期滞留,后者为晚期滞留(表1-1),除此之外,还有少数乳牙滞留和多数乳牙滞留之分。

【治疗】

乳牙滞留的原因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

1.乳牙早期滞留基本上是局部因素而致,如龋病严重多导致残根滞留;乳前牙纵形吸收,乳磨牙多根吸收不均衡时也常导致乳牙滞留。少数乳牙晚期滞留常见的局部因素有继承恒牙缺失、埋藏、异位萌出及颌骨发育异常。

2.多数晚期乳牙滞留常见的全身因素有佝偻病、侏儒症、先天性梅毒、先天性外胚层发育异常、某些遗传因素和脑垂体功能障碍或消失。

表1-1 乳牙早期和晚期滞留的区别

img2

3.乳牙滞留的处理原则:早期滞留,原则上都应拔除。如为非残根,牙体状况良好,无症状,X射线片示继承恒牙牙根发育不足1/2的也可待其自行脱落。晚期滞留首先应拍摄X射线片判明有无恒牙。如果无恒牙,滞留乳牙牙体状况尚好,或虽有龋病但仍可保存的应予保留。否则应拔除后行义齿修复。如有恒牙,则应视恒牙状况,如能用正畸方法使恒牙萌出,应拔除滞留乳牙,否则应予保留。龈乳头充血水肿,临床检查,有局部刺激因素可鉴别,祛除刺激后炎症可清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