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外伤或外科手术损伤涎腺或涎腺导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称为涎瘘,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有小瘘口,时有清亮唾液流出,本病主要原因为损伤,多发生在腮腺及其导管部,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涎腺区损伤后的清创缝合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遇颜面部损伤病例,尤其在涎腺区,应良好的清创缝合,可避免本病的发生。对涎瘘手术后,禁食酸性食物,值得患者切记。

第二节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概述】

由于外伤或外科手术损伤涎腺或涎腺导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称为涎瘘,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有小瘘口,时有清亮唾液流出,本病主要原因为损伤,多发生在腮腺及其导管部,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涎腺区损伤后的清创缝合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病因:①腮腺区曾有严重挫裂伤之外伤史;②腮腺区或面颊部的深在切割刀伤史;③颊部、腮腺部、颞下颌关节手术,均可损伤腮腺及其导管,而导致涎瘘的发生。

【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相当于腺体或导管部位的皮肤上可见到点状瘘管口;流出透明的液体,进食时增多。

2.并发症 腮腺导管口侧导管常有萎缩或闭锁,闭合性皮下积液经久不消。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外伤或外科手术史。

(2)颜面皮肤小瘘口,唾液流出,与进食有关。

(3)导管内注入亚甲蓝可从瘘口溢出。

2.鉴别诊断 腮腺腺体瘘发生于耳垂至下颌角之间时应与第一鳃裂瘘鉴别,后者系先天性鳃裂畸形,其病史长,分泌物为皮脂样或豆渣样物,易反复感染而为稀薄脓液,但分泌量少,与进食无关,患者亦无该区手术或外伤的历史。

【治疗】

1.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劳动保护、交通安全,防止颜面部外伤。遇颜面部损伤病例,尤其在涎腺区,应良好的清创缝合,可避免本病的发生。对涎瘘手术后,禁食酸性食物,值得患者切记。

2.治疗

(1)抗胆碱药和加压包扎 腺体瘘轻型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加压包扎为主。

(2)手术治疗 腺体瘘普通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瘘管封闭术疗效较佳;导管瘘可手术整复,陈旧性涎瘘常需涎腺外科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