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耳郭假性囊肿
【概述】
耳郭假性囊肿又名耳郭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郭浆液性软骨膜炎、耳郭软骨间积液等,系指耳郭外侧面的囊肿样隆起,内含浆液性渗出物。发病年龄以30~50岁青壮年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一侧耳郭。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局部受到某些机械性刺激,如无意触摸、挤压等,而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组织间出现反应性渗出液积聚有关。
积液在软骨内,而非软骨膜与软骨之间。囊肿的组织层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软骨膜及与其紧密相连的软骨层。软骨层的内侧面被覆一层浆液纤维素,其表面无上皮细胞结构,故不是真性囊肿。囊腔内侧壁的软骨层较厚,故隆起多见于耳郭外侧面。
【临床表现】
耳郭前面上半部出现局限性隆起,常在无意中发现,由小渐大,无痛,囊肿较大时可有胀感、灼热、发痒等不适。囊肿多位于舟状窝、三角窝。初期仅为局部增厚,积液较多时隆起明显,可波及耳甲腔,边界清楚,有弹性感及波动感,但无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穿刺抽吸时可吸出淡黄色清亮液体,其中蛋白质丰富,无红细胞和炎性细胞;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穿刺后可明确诊断。
【治疗】
1.穿刺抽吸加压包扎法 有积液者,用针抽尽局部积液,注入2%碘酊等少许,加压包扎。由于耳郭外侧面不平,一般包扎不易奏效,故可先用棉球或细纱条依耳郭形状压迫局部后,再用纱布、绷带包扎;或用石膏模压迫之。临床证明效果较差。
2.氟尿嘧啶囊腔注入法 于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ml空注射器自囊肿最低处穿刺,抽尽囊液,更换另一注射器,以2.5%的5-氟尿嘧啶注射液注入囊腔内,反复灌洗3~5次后,留少许药液于囊腔内,局部严格消毒,不做任何包扎压迫处理。治疗期间如有疼痛、红肿等化脓性软骨膜炎表现,应停止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3.CO2激光开窗法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1%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持CO2激光头垂直对准囊肿下部烧灼至囊液流出,开窗直径约0.5cm大小,挤净囊液,分离开窗孔周围的皮肤和软骨约0.2cm,用剪刀剪去约0.2cm宽的软骨环,再用激光烧灼一薄层囊肿后壁,在烧灼过程中用乙醇棉球擦去炭化组织,以了解烧灼的深度。油纱条压迫囊肿上方以便囊液引流,塑形耳郭。隔日换药,若出现积液,除去开窗处的结痂,挤出囊液。若无积液,不需处理。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4.手术疗法 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在隆起最突出处切开积液腔,吸尽积液,然后充分搔刮囊腔,可放置或不放置引流条,加压包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