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泪道阻塞或狭窄
【概述】
泪道起始部(泪囊之前部分)管径狭窄,位置表浅,易受炎症、外伤等影响而发生阻塞,鼻泪管下端易受鼻腔疾病影响发生阻塞。正常情况下,泪液流经眼球表面,然后通过眼睑内侧的2个泪小点进入泪道。泪道开口下接鼻泪道,鼻泪道下方再开口于鼻腔,泪液是通过这个鼻泪道流出的。如果泪道狭窄,鼻泪道阻塞,眼泪就会溢出至面颊部。眼睑及泪小点位置的异常,泪小点狭窄、闭锁、缺如,泪小管至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均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溢泪。溢泪不分时间或地点,但在有寒冷刺激、刮风、烟尘等刺激因素时溢泪症状加重。长期泪液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患者因不断擦拭眼泪,可致下睑外翻。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可通过以下方法确定有无泪道阻塞或狭窄。
1.染料实验 于双眼结膜囊内滴入2%荧光素钠溶液, 5min后观察双眼泪膜中荧光素消退情况,如一眼荧光素保留较多,表明该眼可能有相对性泪道阻塞。或滴入2%荧光素钠2min后,用一湿棉棒擦拭下鼻道,若棉棒带绿黄色,说明泪道通畅或没有完全性阻塞。
2.泪道冲洗术 采用钝圆针头从泪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②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③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点反流,为泪总管阻塞;④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⑤冲洗液自上泪小点反流,同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3.泪道探通术 诊断性泪道探通有助于证实上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阻塞的部位,治疗性泪道探通主要用于婴幼儿泪道阻塞。对成人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多不能起到根治效果。
4.X射线碘油造影 用以显示泪囊大小及阻塞部位。
【治疗】
泪道阻塞的主要症状是溢泪。对于溢泪病人要治疗有关眼病,以解除病因。本症一般对眼睛及视力均无影响,仅因流泪感到不适,经过适当治疗,大部分得以解除溢泪的症状。
1.婴儿泪道阻塞或狭窄
(1)压迫泪囊区 用手指自下睑眶下线内侧与眼球之间向下有规律的压迫泪囊区,每日3~4次,坚持数周。
(2)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半岁后可考虑行泪道探通术,目前也有学者提出3月大婴儿即可接受手术治疗。
2.泪小点狭窄或闭锁 可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泪小点。
3.泪道激光探通术 近年来开展的泪道激光探通术治疗泪小管阻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探针引导导光纤维至泪道阻塞部位,利用脉冲YAG激光气化效应打通泪道阻塞部位。并留置泪道硅胶管,1~3个月拔除,或泪道内注入透明制酸钠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碘必舒眼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