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具有辅助诊断的价值,其中,病原学检查可提供确诊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查对某些传染病常常有确诊意义,其他一些特殊检查也可对诊断提供帮助。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 大部分细菌性传染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多,但伤寒可减少,布氏杆菌病减少或正常。绝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白细胞总数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但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白细胞总数增高。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虫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
2.尿常规 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病人尿内可有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尿中可发现膜状物。
3.粪便常规 细菌性痢疾呈黏液脓血便,镜下可见脓细胞多,红细胞少,有巨噬细胞。肠阿米巴病则为果酱样便,镜检发现红细胞多、白细胞少,有夏科-雷登晶体。病毒性肠道感染多为水样便或混有黏液。
4.生化检查 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如肝功能检查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肾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情况。
(二)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传染病的依据,但应注意标本采集时机、取材部位、检测方法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对检出率的影响。
1.直接检查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疟原虫、微丝蚴、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及包囊、血吸虫卵、螺旋体等病原体可取标本在显微镜下查到而确定诊断。
2.培养分离 不同传染病可分别采取血液、尿、粪、脑脊液、骨髓、鼻咽分泌物、渗出液、活检组织等进行培养与分离鉴定。细菌能在普通培养基或特殊培养基内生长,病毒及立克次体必须在活组织细胞内增殖,培养时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不同的组织与培养基或动物接种。为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应在病程早期及应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及注意标本的保存、运输。
(三)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是一种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应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检测病人血清或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1.特异性抗体检测 系用已知抗原检查血清中未知抗体,又称血清学检查。血清中抗体滴度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升高,到恢复期达高峰,因此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应动态观察,常检查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滴度超过病初滴度4倍有诊断意义。特异性IgM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其检出有助于早期诊断传染病。常用的方法有:①直接凝集试验;②间接凝集试验;③沉淀试验;④补体结合试验;⑤中和试验;⑥免疫荧光检查;⑦放射免疫测定;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特异性抗原检测 用已知抗体检查未知抗原,较检查抗体更可靠,特别是在病原体分离培养失败时能够提供病原体存在的直接证据。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检出,就能提供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从而明确乙肝的诊断。大多数检查抗体的方法经改进后都可用于抗原检查。
3.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常用的有血液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亚群以了解各亚群T细胞数和比例。常用于AIDS的诊断。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1.分子杂交 利用放射性核素32P或生物素标记的分子探针可以检出特异性的病毒核酸。
2.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序列作为“引物”,在耐热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扩增目的基因,使病原体DNA片段扩增上百万倍,从而提高了检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常用于检测体液、组织中相应核酸的存在,如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五)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常用于AIDS并发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和卡氏肺孢子虫病的诊断,纤维结肠镜常用于慢性菌痢、血吸虫病等的鉴别诊断。
2.影像学检查 X射线检查用于肺结核的诊断,超声波检查常用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脑血吸虫病和脑囊虫病的诊断。
3.病理学检查 对许多传染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病、AIDS等病的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