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毒感染打什么免疫力针

病毒感染打什么免疫力针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强特异性免疫力即预防接种,通过人工接种免疫制剂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期禁止接种乙脑疫苗,避免激发潜伏感染者发病。传染病流行须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其预防亦针对此3个环节。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后者通过预防接种达到,儿童基础免疫指接种6苗防8病,其他人群接种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政府要求进行。

三、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以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包括合理营养,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养成良好生活制度和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保持愉快的心情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二)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增强特异性免疫力即预防接种,通过人工接种免疫制剂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一些传染病通过预防接种达到了消灭的目的,如天花。

1.预防接种的种类

(1)人工主动免疫 将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纯化的抗原或类毒素制成的生物制剂接种于人体,刺激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其免疫力在接种后1~2周产生,维持数月至数年,主要用于传染病预防。人工主动免疫制剂主要有3种。①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株经人工培养而成的制品称为活菌苗,如卡介苗;由减毒的病毒或立克次体制成的制剂称为活疫苗,如麻疹减毒活疫苗。活菌(疫)苗的优点是能在机体内繁殖,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②死菌(疫)苗:将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病毒等)灭活后制成,如百日咳菌苗、狂犬疫苗等。生产过程简单,但免疫效果较差,接种量大。亦有将菌体成分提出而制成,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副反应较少。③类毒素:将细菌外毒素加甲醛处理,成为无毒而仍保留抗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2)人工被动免疫 将抗体注入人体,使其被动获得免疫力,如接种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等。人工被动免疫免疫力产生快,但维持时间短,仅2~3周,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和紧急预防。

2.计划免疫 根据国家、地方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进行计划免疫必须结合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控制规划、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国内通用免疫程序等综合考虑。

(1)儿童计划免疫 当前我国对7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白百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及乙型肝炎疫苗、乙脑疫苗6种制剂的接种(表1-1)。

表1-1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

img1

(2)其他人员接种 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及防控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特定人群的预防接种。

3.接种注意事项

(1)制订接种计划,确定接种对象和时间、地点,准备接种所需的生物制剂、器械、药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2)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对象、剂量、次数、间隔时间、接种途径、操作规程及保存等均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执行。常用的接种途径有:皮上划痕,皮内、皮下和肌内注射,口服、喷雾等。

(3)接种时间:常在该传染病流行季节前1~2个月。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期禁止接种乙脑疫苗,避免激发潜伏感染者发病。

(4)使用一次性用品或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的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接种禁忌证:发热,各种传染病病人及恢复期病人;各种器质性疾病病人,包括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等;有过敏史者;孕妇及哺乳期母亲;年老及过度体弱者等都不能接种。

4.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 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头痛、不适、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体温在37.5℃为弱反应,37.6~38.5℃为中反应,38.5℃以上为强反应。局部反应指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红肿直径在2.5 cm以下为弱反应,在2.5~5 cm为中反应,大于5 cm或未超过5 cm但伴有淋巴结或淋巴管炎者为强反应;少数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后出现硬结。局部反应一般无须处理,较重者局部可冷敷。全身反应轻者,适当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无须特殊处理;重者可对症治疗,如服用解热止痛药等。

(2)异常反应 指接种后出现局部化脓、晕厥、过敏性休克、皮疹、急性精神反应、血清病等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皮疹见有关学科。

1)局部化脓 分有菌性化脓感染与无菌性脓肿,前者系疫苗分装时被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后者多因接种含有吸附剂疫苗,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等。处理:早期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 min(但卡介苗接种后局部严禁热敷),若局部溃破可涂甲紫(龙胆紫)。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脓肿禁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

2)晕厥(晕针) 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缺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轻者有头晕、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清醒。处理: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针刺人中等穴位,经数分钟未清醒者可给1∶1 000肾上腺素0.5~1 ml,皮下注射。如仍无好转应送医院抢救治疗。

3)急性精神反应 为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较少见,可表现为癔症性发作,这类病人最大特点是临床表现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不符,而且意识不丧失。各种症状常在病人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后明显减轻,预后一般良好。多无须特殊治疗,大多数用针灸、暗示疗法即可恢复,严重者可给镇静剂。

小 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侵袭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流行的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范畴。病原体及毒素、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损伤组织是传染病发病的基础。传染病有特异性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特征、免疫性四大基本特征。其病程分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发热、出疹、毒血症等。传染病的诊断需要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依据,免疫学检查常有确诊价值。传染病治疗须遵循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病原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相结合、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的原则,病原体治疗是关键。传染病流行须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其预防亦针对此3个环节。管理传染源包括管理传染病病人、病原体携带者、接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有一般卫生措施,杀虫和消毒。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后者通过预防接种达到,儿童基础免疫指接种6苗防8病,其他人群接种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政府要求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