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颌面缺损修复学基础

颌面缺损修复学基础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缺损部位不同,颌面缺损可分为颌骨缺损和面部缺损两大类。疾病引起的缺损如颌骨肿瘤手术切除所致。因此,颌面部缺损应以早期修复为原则。面部缺损应以恢复外形为主。另一种是一侧上颌骨包括牙齿、硬腭、牙槽骨缺损,口鼻腔穿通,通常采用一种腭修复体修复缺损部位。下颌骨缺损的范围大小不等,可以从部分牙槽骨缺损,直至两侧下颌骨全部缺损。任何部位的下颌骨体部缺损都会引起下颌骨偏移,失去咬合关系。

一、颌面缺损修复学基础

(一)颌面缺损的分类及病因

根据缺损部位不同,颌面缺损可分为颌骨缺损和面部缺损两大类。颌骨缺损包括上颌骨缺损和下颌骨缺损。面部缺损有耳、鼻、眼等器官的缺损和面部组织缺损。有的病人会有联合缺损。

缺损的原因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造成。先天性因素中,以唇裂和腭裂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先天性耳缺损、鼻缺损以及面裂等,其中以耳缺损者较多见。后天性因素中可由外伤和疾病造成,外伤中最常见的是工伤、烧伤、爆炸伤以及交通事故等,战时可由火器伤造成。疾病引起的缺损如颌骨肿瘤手术切除所致。

(二)颌面缺损的不良影响

颌面部是人体暴露在外面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不但构成每个人的容貌特征和外形,而且还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颌面部缺损给病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远比一般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病人影响大,而病人对颌面部缺损修复的要求也更为迫切。

1.咀嚼功能方面 咀嚼功能不仅要依靠牙齿完成,而且还必须有唇、颊、舌的协同配合动作,将食物反复运送到下牙列间才能完成。当唇、颊部有缺损或穿孔时,不但不能很好咀嚼,还会将咀嚼好的食物流出口外。颌骨缺损一般都伴有大量牙的缺失,因而咀嚼功能减退更为明显。且下颌缺损后,由于瘢痕组织牵拉,常使下颌向缺损侧倾斜,使上、下牙列失去正常咬合关系。因此,有时虽然是部分下颌骨及牙列缺损,但咀嚼功能严重丧失,这对病人全身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2.语音功能方面 颌面部缺损后,共鸣腔遭到破坏,发音也随之改变,使原来清晰可辨的语言变得模糊不清。语音是由元音和辅音两个部分组成,当上颌骨或腭部缺损后,使口腔和鼻腔相通,破坏了原有的封闭功能,使发出的元音都带有浓厚的鼻音。缺损较大时,口腔和鼻腔连成一个大腔,语音改变更为严重。下颌骨缺损者,由于缺损侧颊部组织内陷,健侧又向缺损侧偏移,大大地缩小了口腔范围,使舌的正常功能受到阻碍,都会对语音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3.吞咽功能方面 当上颌骨、腭部、面颊或唇部缺损或穿孔时,由于口、鼻、腭贯通或口内外穿通,食团难以形成,即使部分形成,也不能沿着正常的途径进入咽部,往往通过缺损处蹿入鼻腔或流向口外,使病人难以下咽,或只能咽下部分食物。

4.吮吸功能方面 上颌骨、腭部、面颊或唇部有缺损穿孔时,口腔封闭环境被破坏,当吸气时,口腔内也就不能产生负压,从而影响了吮吸功能。

5.呼吸功能方面 上颌骨缺损者,口、鼻腔已成为一体,吸气时外界混浊的冷空气得不到过滤、润湿和加温,而直接抵达咽喉进入肺部,使病人易患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6.面部容貌方面 上颌骨缺损使面、颊、唇部组织塌陷,病人面部失去了正常的对称性;下颌骨缺损可引起颌骨偏移或畸形;面部如出现大面积缺损,畸形将会更为严重,病人本人及社会都难以接受。

(三)颌面缺损的修复原则

1.早期修复 颌面部缺损不仅使病人的口腔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部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如能及时进行修复,对病人心理上会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在手术后立即制作修复体,还可起到保护手术创面、防止瘢痕收缩、减轻畸形的作用。同时,对恢复病人的语言、吞咽和呼吸功能也是有利的。因此,颌面部缺损应以早期修复为原则。

2.尽可能地恢复生理功能和外形 颌骨缺损应以尽量恢复咀嚼、语音、吞咽、吮吸以及呼吸生理功能为主。面部缺损应以恢复外形为主。因此,除修复体形态逼真外,修复体表面颜色及透明度力求自然。

3.保护余留组织 除必须拔除的残根和过度松动牙,修整骨尖骨突及妨碍修复的瘢痕组织需切除外,应尽量保留剩余组织。

4.要有足够的支持和固位 颌骨缺损的修复体往往大而重,修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位设计。因此在修复设计前,医师需对病人进行仔细的检查,周密考虑,尽量利用现有组织以获得足够的固位。

5.轻巧、使用方便、舒适耐用 修复体重量对固位不利。因此在取得足够的固位和支持的要求下,修复体必须设计得轻巧,不能过厚,在组织缺损区的阻塞部分采用中空的形式以减轻重量。修复体还应容易摘戴,使用方便,易于清洁,舒适耐用。

(四)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1.修复前的准备 医师需对病人口腔进行仔细检查,对损坏牙要尽量治好,对不能治愈的牙采取拔除;拍X线片,取诊断和治疗印模,并与病人共同讨论修复计划;向病人解释修复治疗的利益、限度和程序。

2.修复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义颌修复的方法恢复缺损。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是一侧上颌骨缺损。由于缺损的部位、范围以及缺牙的多少和分布情况不一样,修复体类型也不相同。一种是部分牙槽骨和牙齿缺失,咬合关系正常,口鼻不穿通,采用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方法即可。另一种是一侧上颌骨包括牙齿、硬腭、牙槽骨缺损,口鼻腔穿通,通常采用一种腭修复体修复缺损部位。由于腭修复体的体积大,较重,故将堵塞腭穿孔部制成“空壳状”以减轻重量,这种修复体称为中空式义齿。

(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下颌骨缺损的范围大小不等,可以从部分牙槽骨缺损,直至两侧下颌骨全部缺损。任何部位的下颌骨体部缺损都会引起下颌骨偏移,失去咬合关系。因此,下颌骨缺损修复比上颌骨缺损修复难度大。但如果采用先进的方法,如移植骨组织、软组织、皮肤黏膜组织修补下颌骨缺损变形处,种植牙,具有骨和软组织及血管分布的联合皮瓣,骨坚固固定技术等相结合,会使下颌骨缺损病人的功能和外形恢复到接近手术前的水平。临床上,医师根据缺损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缺损部位的修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