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畸常用的黏结技术
1.磷酸锌黏合剂的调拌方法 常用于带环或冠的黏结。磷酸锌黏合剂由粉剂及液剂两部分组成。粉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锌,内有少量氧化镁。还可以加入各种不同的氧化物,以改善其质量和色泽。此外,粉剂中还含有钠或其他氟化物,以减少黏合剂在唾液中的溶解性。液剂的主要成分是正磷酸的水溶液,内加氧化锌和氧化铝作为缓冲剂。磷酸锌黏合剂的调拌要迅速、均匀,调拌至丝状时,用调拌刀将其涂于带环内侧四周即可(调拌方法详见第四章第三节)。黏结完成后,将玻璃板和调拌刀清洗干净,消毒备用。
2.釉质黏合剂的调拌方法 常用于托槽、舌侧钮、粘贴式颊面管等附件的黏结及舌侧固定保持器的黏结。临床常用的多为双组分釉质黏合剂。以京津釉质黏合剂、CC1型正畸黏合剂为例,这是一种新型双糊剂化学固化型黏合剂,由底胶双组分、黏结糊剂双组分组成。使用时先调制底胶,然后调拌黏结糊剂。
(1)调制底胶:等量取A、B组分底胶液剂,按1∶1的比例滴到调拌纸上,调拌均匀后用小棉球或小毛刷蘸少许涂于酸蚀后的牙面上,形成均匀的一薄层,可用气枪吹开。注意不可涂得太厚,以免影响黏结质量。
(2)调拌黏结糊剂:等量取A、B组分糊剂,按1∶1的体积比分别置于洁净的调拌纸上,用塑料调拌刀将其调拌均匀,用调拌刀或探针的一端将黏合剂置于托槽背面或牙齿唇、颊面,将托槽就位黏结,1~2min后固化。
釉质黏结材料目前还有单组分非混合型正畸黏合剂和可见光固化正畸黏合剂等。这些多为进口材料,成本较高,临床使用尚未普及,故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3.操作注意事项
(1)调拌器具必须清洁干燥,釉质黏合剂严禁与酚类药物接触,因酚类药物对其有聚合作用。调拌磷酸锌黏合剂的玻璃板和调拌刀避免与水接触,否则会加速凝固的时间,影响黏固效果。
(2)在黏固过程中要严格防湿,防止唾液污染,保证黏结面的干燥。材料初凝时不要移动黏结件,已经初凝的材料不可继续使用,否则影响黏固强度或导致黏固失败。
(3)黏合剂的储存应避光、冷藏,严防受热,一般有效期为1年。
(4)凝固时间控制:各种黏合剂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季节变化及黏合剂凝固时间的变化及时调整调拌比例,CC-1型正畸黏合剂的凝固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整,一般情况下A、B组分糊剂的调拌比例为1∶1,凝固时间为1~2min。环境温度变化对凝固时间影响很大。当凝固时间过快,可增加A组分的用量,反之增加B组分的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