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负压引流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常行颈淋巴清扫术。由于手术特点,颈部淋巴结被清除后,术中被掀起的颈阔肌肌皮瓣虽经缝合复位,但它与其下的创面形成较大无效腔。为了使无效腔(伤口)内积液能及时引流出,使伤口早期愈合,需在术毕放置一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装置)于创腔内,形成负压引流。
(一)负压引流装置
1.引流管的制作
(1)取22号医用乳胶导管一根,将其剪成两段,形成一长管与一短管,保证短管的长度为颈部埋置所需长度加上引流口外为5~7cm,剩余部分即为长管部分。
(2)将两节管以短端对齐,将两管用7号丝线分4段捆绑在一起(注意勿固定太紧,以免影响管腔通畅),使每节间的距离大约为6cm。
(3)分别在长、短管上剪出引流孔,使上、下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5cm。剪孔时,应注意上面第一段两管之间要求两个孔面对面,而下面3段的孔则剪在管子的不同方向,便于更好地引流积液。
(4)灭菌备用(图8-1)。
图8-1 引流管的制作
2.负压引流装置的连接 负压引流瓶由引流瓶、瓶塞、长管、短管及连接管组成。引流管的长管外口(即远体端)接上负压引流瓶的长管,将负压引流瓶的短管接中心负压或其他负压装置,引流管则起到负压引流作用。注意其负压引流瓶不得与供口腔或气管内吸引的引流瓶合用(图8-2,8-3)。
图8-2 负压引流瓶瓶塞
图8-3 负压引流瓶
(二)负压引流的护理
(1)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应注意管道连接方法正确,保持管道通畅。
(2)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的扭曲、折叠及受压。从伤口处至引流瓶之间的引流通道应保持从高到低,以利于最佳引流;随时检查引流管内有无血凝块阻塞。
(3)准确记录引流液量:密切观察引流液量,并将每24小时的引流量记录在病历上。一般术后引流12h内不超过250ml。若超过250ml或短时间内引流过快、过多,呈鲜红色,应考虑有无颈内静脉或小血管出血;若无引流物流出或流出甚少,而面颈部肿胀明显,可能为引流管阻塞、折叠或放置于伤口部分的引流管位置不佳,影响引流效果,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观察引流物颜色:正常情况下,引流物颜色由暗红→深红→淡红色逐渐变淡,若引流液为乳白色,应考虑为乳糜漏(为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应汇报医师拔除负压引流管,局部行加压包扎,并遵医嘱给禁食或低脂饮食。严重者重新打开术区,缝合胸导管。
(5)维持适当的负压吸引力:通常负压吸引的压力应维持在100~120mmHg。若负压吸力过大,会导致静脉被压迫闭锁;反之,负压吸力过小,会使创腔内积液不能更好吸出,两者均影响伤口愈合。
(6)适时拔除引流管:依据伤口情况,一般在术后第3天、24h引流量少于30ml时,医师即可拔除负压引流管,并行伤口加压包扎。拔除引流管后,护士应继续观察伤口肿胀情况。
(7)防止引流瓶内容物逆流:引流瓶内的引流量不超过引流瓶的2/3。若引流液量过多,引流液会经短管、连接管逆流至中心负压装置内,影响其正常运行,甚至阻塞中心负压吸引管口。引流瓶不可高过病人的身体,以防止逆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