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涎腺瘤样病变
(一)涎腺黏液囊肿的护理
1.病因病理 广义的涎腺黏液囊肿包括小涎腺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涎腺瘤样病变。涎腺黏液囊肿根据其病因及病理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外渗性黏液囊肿和潴留性黏液囊肿。
(1)外渗性黏液囊肿: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许多研究表明,外渗性黏液囊肿的发生系导管破裂、黏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致。
(2)潴留性黏液囊肿:较外渗性黏液囊肿少见。组织学表现有3个特点: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潴留性黏液囊肿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可因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因素所致。
2.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询问病人饮食是否正常,体重有无减轻,有无其他全身疾病及过敏史。
(2)身体状况
1)黏液囊肿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状似水泡。大多为黄豆至樱桃大小,质地软而有弹性。囊肿很容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蛋清样透明黏稠液体,囊肿消失。破裂处愈合后,又被黏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反复破损后不再有囊肿的临床特点,而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瘢痕样突起,囊肿透明度减低。
2)舌下腺囊肿最常见于青少年,可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和哑铃型3种类型。单纯型:具有舌下腺囊肿典型表现,占舌下腺囊肿的大多数。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由于囊壁菲薄并紧贴口底黏膜,囊肿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囊肿常位于口底的一侧,有时可扩展至对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又长大如前。囊肿发展很大时,可引起吞咽、言语及呼吸困难。
口外型:囊肿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块,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低头时因重力关系,肿物稍有增大。穿刺可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
哑铃型:为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块。
(3)诊断:穿刺抽出无色透明的黏性液体,具有诊断价值。
(4)心理-社会状况:囊肿较大时,引起的吞咽、言语及呼吸困难,使病人产生焦虑,需手术时病人感到紧张。
3.治疗原则
(1)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对反复损伤的黏液囊肿并形成瘢痕者,腺体应与囊肿一并切除。
(2)小涎腺黏液囊肿可采用药物囊内注射。
4.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
(1)吞咽障碍:与囊肿的大小、部位有关。
(2)语言沟通障碍:与口腔内的囊肿影响发音有关。
(3)焦虑:与疾病和手术有关。
5.护理目标
(1)吞咽障碍消除。
(2)语言沟通交流正常。
(3)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和护理。
(4)呼吸道通畅。
6.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向病人讲清手术目的及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恐惧、紧张情绪,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
(2)术前护理
1)术前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供给。
2)术前洁牙,使用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术后伤口感染。
3)做好皮肤准备,有活动义齿要取下,避免术中义齿脱落引起误吸及窒息。
(3)术后护理
1)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的引流和减轻局部肿胀、充血。放置引流条时,注意观察伤口及出血情况。
2)保持口腔清洁,可行口腔冲洗或口腔护理,每日3~4次。舌下腺手术后一般不宜漱口、刷牙,以免刺激伤口引起出血。
3)术后3~5天内尽量少说话,以减少舌部活动,防止术后伤口出血。
4)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及敷料包扎情况,防止渗血和出现呼吸困难(包扎过紧而引起)。
5)注意观察舌及口底肿胀情况,预防发生窒息。
6)按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7.护理评价 通过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实施,病人是否能够达到:①吞咽障碍消除,语言沟通正常;②呼吸道通畅,无窒息发生。
(二)腮腺囊肿的护理
1.病因病理 腮腺囊肿分为潴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前者很少见。先天性囊肿又分为皮样囊肿和鳃裂囊肿两类。皮样囊肿可位于深部或浅表部位。腮腺部位的鳃裂囊肿来自第一鳃弓发育异常。
2.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询问病人发病史,了解病人面部发育情况,有无继发感染诱因等。
(2)身体状况
1)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无功能障碍。扪诊检查肿块柔软,可扪及波动感,边界不十分清楚,与浅表组织无粘连,但基底部活动度较差。穿刺为无色透明液体。
2)鳃裂囊肿易继发感染,自发破溃或切开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瘘管外口可在耳垂到下颌角之间的任何部位,即胚胎第一鳃弓所在的位置。经常从瘘口溢出黄白色豆渣样物,有时伴外耳、下颌骨畸形及咀嚼肌群发育不全等,称为第一鳃弓综合征。
(3)诊断:B超检查可确定病变的大小、深浅和性质,明确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是囊性还是实性等。腮腺囊肿可见病变为无回声区,后壁及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4)心理-社会状况:病人对肿物的性质及预后担忧,对手术有恐惧感。
3.治疗原则
(1)手术切除。
(2)有感染的病人需先行抗感染治疗,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进行手术。
4.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
(1)焦虑:与疾病和手术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术后面神经激惹刺激影响面部表情、功能有关。
(3)潜在并发症:面神经损伤、腮腺涎瘘等。
5.护理目标
(1)病人情绪稳定,正确对待治疗。
(2)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及早发现与处理。
(3)正确面对术后暂时的面部表情、功能障碍,配合护理,完成治疗。
6.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向病人讲清手术目的及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恐惧、紧张情绪,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
(2)术前护理
1)术前洁牙,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术后伤口感染。
2)洗澡更衣,做好皮肤准备。
(3)术后护理
1)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的引流和减轻局部肿胀、充血。
2)保持口腔清洁。
3)进流质或半流质,鼻饲流质不宜过稠,保持鼻饲管通畅。禁食刺激性、酸性食物和药物,防止腮腺涎瘘的发生。
4)绷带包扎牢固,包扎松紧适宜,勿影响呼吸。
5)注意观察面神经各支功能情况。
7.护理评价 通过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实施,病人是否能够达到:①情绪稳定,能较好地配合护理和治疗;②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及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